探索走进走进生活试述爱上数学基本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26346 浏览:12017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从数学化与生活化的这两个维度对如何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从而使他们爱上数学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数学教学应让生活中的数学走进课堂,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使学生切实学到终身受用的数学。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生活化;数学化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为了很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从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唤起孩子亲近数学的热情,从而让孩子爱上数学。

一、联系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问数学”

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有人说:“‘问’是‘探’之开端和主线,为了让学生能‘问’,教师应该创设适合学生实际和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找到必要的数学信息,去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问题情境是数学学习的起点、开端和主线。能否创设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因此,教学中我注重联系生活情境,引导学生通过“问数学”来学习数学。

二、捕捉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品数学”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学中就应该要善于捕捉各个方面的生活素材,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品数学”,并爱上数学。
如北师大版语文第一册教材中就有这样一首儿歌《山村》:“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儿童六七个,十枝花。”这首儿歌看似平淡无味的数数,却简单而清晰地描绘出山村的美丽景色,使全诗妙趣横生。
这些素材都来源于生活,精心提炼加工以后,又高于生活,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语言的优美。“数字、图形和数学题,同样来自生活,通过科学的抽象与概括,揭示生活中的内在规律,蕴涵着一种和谐的数学美。”和文字相结合,又体现出一种绝妙的意境美。捕捉到各方面的生活素材,让学生从文字、语言中“品”到数学的美、数学的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品数学”,在“品”中爱数学。

三、再现生活事例,引导学生“悟数学”

“‘悟’一般是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领悟或感悟,是人的智慧和品质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如果“品数学”是初步的数学思考的话,那么“悟数学”就是更高层次的数学思考,“品”可以为“悟”提供初步的信息,而“悟”可以使“品”得以升华。如果只是“品”,则只是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品”和“悟”互动的过程是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最佳途径。
正如有人所说:“‘悟’是数学以及其他任何学习的重要阶段。‘悟数学’不仅是一个过程,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结果。当学生有所‘悟’的时候,才是真的有所收获。而‘悟’不能由别人说出或代替,而必须是在主观努力之下自身的一种体验和顿悟。”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再现适当的生活事例,采取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来“悟数学”。
以特级教师黄爱华老师的《循环小数》一课为例,黄老师在课的开头巧用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很会讲故事,老和尚讲: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引入“循环”,让学生结合刚才的故事通过讨论,“悟”出循环的意思,不仅为学习循环小数做了准备,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浓厚学习兴趣,可通过适当的生活事例来学习数学问题。
综上所述,离开了生活实际的数学是“无味的数学”,不能运用于生活的数学是“无用的数学”,正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灵活“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提高其实践能力”是落实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这点研究是没有终点的旅程,我将在这条教学研究的路上,播撒希望的种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生活与数学的不断结合中,我们会将生活数学的研究演绎得更加生动而美丽。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第三实验小学)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例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