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语文教学用儒家思想指导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29 点赞:6577 浏览:2207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儒家思想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深刻影响。教育就是文化的传承。中学语文摘自:毕业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继承传统文化精华,并使之发扬光大。因此,研究儒家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素养;儒家思想;语文教学;教育宗旨;优秀文化传统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君子”是孔夫子心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儒家以“君子”和“小人”为标准评判一个人的品格。读了《论语》我们就会知道,儒家所说的“君子”和“小人”有着丰富的内涵,我们不能简单的理解它。作为老师的孔子,他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教育自己的学生做君子不做小人。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这其中的贤者当然就是儒家所说的“君子”了,但我们不能说其他人都是小人,孔子的教育目标是很明确的。那么,我们现在的中学语文教育的方向指向哪里?目标又是什么?
我们认为,我们现在的中学语文教育的方向应该指向人,目标应该是完善学生的人格,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论语》集中国儒家思想之大成。读《论语》,我们可以知道,儒家思想行两个核心,即“仁”和“恕”。什么是“仁”?孔夫子说:“爱人。”“爱人”就是“仁”。什么是“恕”?孔夫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是“恕”。儒家思想中的“仁”和“恕”,就是儒家教育的目标,即把学生教育培养成谦谦君子。那么,儒家描述的“君子”的具体标准又是什么呢?君子的第一个标准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君子的第二个标准是做一个有恒心的人。君子的第三个标准是做一个合群却不争不党的人。
孔夫子很谦虚地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孔夫子把“仁”放在了君子之道的首位。什么是“仁者不忧”?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有一种仁义的胸怀,内心要仁厚,宽容、平和,不计较个人的小的得失,这样才能内心平静、坦荡,这样的人才配称君子。要做到孔夫子所说的“仁”,首先要具有一颗善良的心。以此反观我们的校园,情形又是怎样呢?
现在,我们从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上经常能看到或听到一个新词:“校园暴力”。“校园暴力”这个新词就真实地描述了当今校园内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校园”怎么会和“暴力”联系在一起了呢?校园不是人们常说的是一方净土吗?关注校园暴力的人们是否想到了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这是当今教育陷入了单纯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对青少年学生的人性教育,忽视了对青少年学生人格的培养而导致的恶果。语文教育在日常教学中忽视了对青少年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对于这一恶果的产生也难逃其咎。我们在校园里经常会看到这些事情:同学之间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口出秽言或大打出手;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动不动就纠集一不是掂板砖,就是拿大棒,甚至动刀子打得头破血流,有时候连家长也会参战等等。老师们常常会问:现在的学生到底是怎么了?怎么会心这么狠,下手这么黑?还有,现在的校园里,当面顶撞辱骂老师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更有甚者,个别学生或拉帮结伙或纠集校外人员将老师暴打-顿,一些学生会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敢跟自己的父母叫板。老师们感叹:现在的学生跟过去学生真是大不一样了。问题出在哪?答案很明白:出在我们的教育上。
要改变这一现状,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能幻想毕其功于一役,得慢慢地来,得有一个教育的过程。在这一个教育过程中,语文教育就可以充分利用语文的资源优势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了。“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得承认,在人的天性中,即有善的一面,同时也有恶的一面,而教育的作用,就是要扬善抑恶。我们的学生现在之所以表现得这么浮躁甚至暴戾,显然是教育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特别是语文教育没有发挥真正有效的作用。儒家思想中的“善”,不是无原则的盲目的善,而是人们内心深处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一种悲悯,一种隐忍,一种宽容。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就渗透着儒家思想的这种“善”。我们应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用儒家思想中的这种“善”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从点点滴滴做起,培养和发扬学生天性中的善,抑制他们天性中的恶,使我们的学生通过教育成为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如果我们的学生都能像整天都笑呵呵的大肚子弥勒佛座前的对联说的“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如果我们的学生都有了一副宽厚忍让包容的胸怀,“校园暴力”以及很多的不良现象就不会存在了。
用儒家思想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就有了一个教学的高标。语文的工具性我们是应该重视,对中学生来说,它毕竟是一门基础课。但是,如果我们是以“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语文教育的理念,如果我们的语文教育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做准备,那么,我们以该更加重视语文的情感道德的教育性和优秀文化的传承性的工作。用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熏陶和引导我们的学生,使之人人成为谦谦君子,应该是我们的理想目标和追求的方向。语文,绝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会说话、会写文章、会读懂别人的文章这么简单。
参考文献:

1.《论语》甘肃文化出版社

2.黄石公《素书》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年

3.于丹《于丹〈论语〉心得》中华书局2006年

4.林语堂《孔子的智慧》陕西师范出版社2006年

5.韩少功《山南水北》作家出版社2006年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