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人生观寓“人生观”于教育教学中认识

更新时间:2024-01-21 点赞:14260 浏览:5875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提高道德素质,塑造人格精神,在课堂内外充分构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健康的关系模式,促使其全面发展成长。
关键词:人格;习惯;道德素养
1003-2851(2013)-08-0009-01
美国教育家卡耐基曾指出:“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十五取决于智力因素,百分之八十五取决于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人格,讲话艺术和处世本领。”所以小学教师不能单纯的给学生教授课本知识,认为掌握了课本知识的就一定是优秀学生,如不从小树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素养为基石的人生观,最终走出校园的将是心智不合格的人。
所以从小学教育来看,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人生观的培养去向适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尊敬长者,谦虚诚实

尊重他人是每个人从小须接受并懂得的一种道德教育,尤为在步入社会以后,尊重他人方显一个人的内涵和修养。这样才会赢得更多人的尊重。那么在小学里,教师就要言传身教,要首先去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
为此,教师要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源于:论文致谢范文www.618jyw.com
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使学生能与师长、伙伴之间搭建起信任、理解、尊重的桥梁。

二、团结合作,释放自我

每个班集体中,总会有个别性格内向、腼腆的学生。老师要尽量让其感受到来自集体的关怀和帮助,不要放过任何一次机会,让其身心感受到团结互助带来的欢欣之后逐步融入到团队中来。能够解开封闭的自我意识后,就要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意志。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要深发掘并为之创造接受锻炼乃至挑战的发展舞台。
那么教师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就是关键的一步。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继而合作提高。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近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时,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分工合作、小组交流及在活动中与他人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让学生明白了要想小组成功,必须要共同克服各种困难和要维护集体荣誉感等道理。

三、能玩则玩,有的放矢

结合当前西部农村学生的课余生活实际,现状甚是单调枯燥,只剩下玩耍了,思想倾向也易走极端,如:沉溺网络、街头游逛等。这些情形既存在不安全隐患,也不利于教育学生正常发展。教师要有奇思妙想,为学生创造内容多样,有意义的娱乐、实践活动,使得他们在走出校门后尽情去“玩”,也令老师和家长放心,使这样的“玩耍”有很多的创意和知识得以获取。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生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四、昂首向前,勤奋不息

舒适的生活条件,影响着孩子们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承受能力。毕竟受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局限,小学生对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困难打击缺乏正确的是非分辨,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焦躁、自卑,甚至厌学反应。人的一生中,别人给予的鼓励从来不会嫌多,所以老师要不厌其烦的感召、鼓舞学生,用各种方式让其能勇敢自信,战胜自我。
除了课堂上不失时机的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在课堂外我们同样可以结合语文教材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孩子树立健康向上的心态。比如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六册的第七单元是主题为“特产”的开放单元。我们可让学生搜集全国各地的特产资料,培养孩子的世界观,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博大、物产的丰富,学生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还可以教导学生从身边入手,去搜集家乡岷县各个镇的特产,把这种对祖国的热爱迁移到眼前,对家乡的热爱。这个活动即让学生了解了知识,也从侧面激发了学生探寻周边生活的好奇心,成为今后一种长期的驱动力。
综上所述,对儿童心理健康的良好引导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的能力结构、人格魅力、精神追求,所以不能一板一眼的教,而要有“润物细无声”的技巧。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