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抓手从小课题为抓手试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14795 浏览:6018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形成科学态度的主要途径之一。让学生关注生活,仔细观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在形成问题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形成多种探究思路;在教师指导下亲历探究,提高探究能力;在总结交流中评价自我,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小课题;探究能力;情境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领域。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来形成活动主题的,其实最初学生感兴趣的也是那些自然界形形色色、变化多端的现象。我们可以以学生提出的这些感兴趣的现象和问题出发,以探究活动为核心,形成小型易操作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一、创设有效情境,引出探究问题

学生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什么都想知道,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喜欢提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更多是随意性和盲目性。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和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定期性地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动植物的生长、校园的环境布置等等,然后让学生讲述各种现象,从现象中提出各种问题,师生共同整理提炼出较有价值的问题。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创设情境等手段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仔细观察中思考,提出问题。如,在“校园里的落叶树”的研究性学习中,已到了寒冬,可校园内植物出现反常现象:王晶同学发现柳树、银杏长出了嫩叶。接着老师和大家一起观察,发现其他枫树落叶了,可还有三棵枫树没落叶,依然红艳娇嫩。大家便把“校园里的落叶树”作为本次综合实践的研究课题。

二、引导独立预设,拓展探究思路

猜想与假设是研究性学习重要的基本思维方法。在研究性学习的每一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只是少数学生由观察思考而提出的,其他学生看似认同而已,并没有真正形成大家的问题,深入思考的学生显然不太多。教师这时不应急于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而应让学生先通过实地观察、查阅资料等方怎么写论文www.618jyw.com
式初步猜测和想象,形成假设雏形。再在课堂鼓励学生在猜想假设中进行大胆的想象,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形成并拓展探究思路。
如,三年级“校园里的落叶树”这一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生提出“落叶树为何不落叶”的探究问题后,学生先对校园内的那三棵枫树进行实地观察,到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每位学生在此基础上都对这寒冬中的自然现象进行推断、猜测,经过小组讨论及教师的引导,形成了几条探究思路:调查种植花木的农户、观察落叶树的地理位置、测量气温以及咨询气象局天气变化。

三、丰富亲身经历,强化探究能力

无论是前期探究问题的产生,还是形成探究思路,都必须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去亲历观察、调查、实验,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在研究性学习中更多的是让学生采用科学研究方法去亲身体验,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的指导,不要急于向学生公布、传授科学知识。
如,三年级的“走进蔬菜王国”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蔬菜入手,通过采访菜农了解种植蔬菜方面的知识,接着以小组为单位种植蔬菜,观察蔬菜的生长情况。在这一长线活动中,每位学生都参与了采访、观察、调查,初步学会了写观察日记和调查小报告。

四、引导评价反思,形成探究态度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要将研究过程中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或口头材料。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学生相互之间要学会客观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别人或自己汇报的研究结果,从别人的汇报中审视自己的结果的科学性、正确性,能初步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对自己的成果能进行正确的评价,也能认真倾听尊重他人的见解和研究成果,对于不认同或不理解的观点可以大胆地反驳与申辩。
研究性学习只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一个领域,以小课题、小项目为研究性学习只是为了让学生能在三年级尽快地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获得探究的乐趣,积累更多的研究方法和活动经验。当然,随着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增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自然情境、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践等活动。
参考文献: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郭元祥,伍香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7-0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东安实验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