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体化浅谈语文教学中人立体化

更新时间:2024-04-08 点赞:6097 浏览:2024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人”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的人包括撰写教材的名人名家、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各时代的历史人物,各文学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学生写作过程中所描写的各类人物等。如何让学生认识这些人,认清这些人的本质?应该用立体化的方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待他们,还他们一个真实的面貌,并以此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立体化

一、看名人名家立体化

语文教材中收集了许多名人名家的作品,我们在欣赏的时候,不妨指导学生评一评名人名家的人格;在学习名人名家写作技巧的同时,也不妨学习他们高尚的情操。当然,这些名人并不是神,而是实实在在的人,所以他们不可能是“完人”。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该教会学生用“立体化”的观点来看待他们,用全面发展的眼光来分析评判他们。如,陶渊明,后人在评价时,大多从他的田园诗里挖掘他人格的高尚,但我们更应该指导学生从两面去看人,剖析一下其人性的负面。陶渊明年轻时也有过远大的抱负,梦想建功立业,展翅高飞。但是,他的理想并未成为现实。“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能静”(《杂诗》之二),可见他曾经有过功业未尽的焦虑。尽管他后来极力遮掩这一点,声称出仕只是为了养家糊口,但我们可以明白他的初志并非如此,只是经历了仕途的挫折后,他才归隐田园,并不是真的忘怀了现实,生来就要做隐士。这一点可以看出陶渊明也有封建知识分子追名逐利的思想。他的“避世”态度,他的田园隐居,正说明了他所遵循的儒家:“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这是消极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对于名人名家,我们既要赞赏和学习他们的闪光点,又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指出他们的不足,引以为戒。

二、论历史人物立体化

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也要坚持历史的、阶级的、辩证的原则。首先应该联系具体的历史条件去考察历史人物,其次要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评价古人,再次用辩证的方法去评价他们的作用。我们看待历史人物时,不能用“好人”或“坏人”来定论,必须从立体化的角度去剖析他们的功与过、得与失、成与败,还他们一个真面目。如,诸葛亮被誉“千古良臣”的典范,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但在教授《出师表》的时候,学生却提出异议,他们认为诸葛亮是“蠢臣”,不应该死守蜀国,不应该效忠于无能的刘禅,应该自封为蜀国的君主,重组朝纲,增强兵力,联合吴国,抗衡魏国,或许中国的历史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于这些看法,我们做教师的决不能“一刀切”,全盘否定,而应加以引导,指导学生多阅读历史,多联系史实,从更全面、更立体的角度去批判历史人物。
指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评价历史人物,让他们站在历史人物的那个时代,从特定的政治、社会、经济背景角度分析其思想意义。同时,指导学生跳出那个时代,站在今天时代的制高点上来分析,这样,学生就不会主观片面,而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思考,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读文学作品形象立体化

文学作品中认为形象具有立体化的特征,在指导学生鉴赏文学形象时,不能简单化和绝对化,而应指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行为、语言、神态等,认识人物内在的性格特征,并集中、综合对人物性格表面零散的感性认识,然后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准确地理解人物形象所蕴涵的社会意义,把握人物形象的本质。
如,在分析《将相和》中的廉颇这一形象时,我相信绝大多数教师会用“知错就改”一词。但我的一个学生却阐述了他的看法:廉颇诚然有勇于改错的一面,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他人性中的弱点——嫉妒心存在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虽然他的言语过于尖刻,但这是他人性本质的流露。在课堂上,我对学生的看法持保留意见;课后,我认真思考后,觉得他的看法很有道理,尤其是结合《史记》中其他历史人物看,哪一个人物没有缺点?廉颇知错就改固然是值得赞扬的,但我们不能抹去他人性中的弱点。我们反对模式化、单一化和绝对化的人物鉴赏,也不赞同对文学形象作任意曲解。文学作品的品读,人物鉴赏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对人物形象提出自己的独特理解,并指导他们以一种辩证、客观、理性的态度,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还原为有血、有肉、立体化的人。

四、写真人、凡人立体化

阅读教学中,我们分析人物形象时,常常概念化地给人物贴上一些标签:正面人物常常是“正直善良”“大公无私”等,反面人物常常是“险恶”“毒辣”“卑鄙”等。好,好到极点,灵魂高尚,精神完美,仿佛是真善美的化身;坏,坏到极点,五毒俱全,恶贯满盈。而这样的分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人物的评价。反映到作文中,学生所写人物都是没有缺点的“好人”和一无是处的“坏人”。这些人物性格单一,没有变化,没有发展,缺少真情实感,缺少真实性和可信性,更缺少生动性和典型性。如何克服这种写病呢?
我们在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时,首先应启发、引导学生遵循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常常是善中见恶、恶中带善。其次要告诫学生,性格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展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物性格会因某种外界因素的影响,最后形成不同于起始的性格。再次,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实事求是的思想,分析作品内容,既谈正面作用,又揭示消极因素。最后,指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只有给学生展示“真”的同时也展示“假”,展示“善”的同时也展示“恶”,展示“美”的同时也展示“丑”,学生的思维才会从偏狭走向开阔,从肤浅走向深刻,从简单走向复杂,作文选材时才会正视现实,反映真实,作文题材才会丰富多彩,反映出人世的深奥复杂和宇宙的博大精深。
语文教学中,只有教会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去认识,学生才能做出正确评价,才能批判地继承祖国文化的精华,更好地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 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华润希望小学) 源于:论文摘要范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