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师即生师即生,生即师学年

更新时间:2024-03-03 点赞:28559 浏览:13194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有这样一个故事,一钧叟垂钓碧溪,清晨出发,夕阳西下,无果而返。有人问老者:“终日无果,难道还有趣?”老者笑而吝道:“人即鱼,鱼即人”。此故事中的老者,对人生哲理的领悟达到如此境界,实在难能可贵。读此故事后,我掩卷深思,忽然明白了一个教育道理:师即生,生即师。用这种心境去面对我们在教育上遇到的各种问题,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是这个故事让我的心豁然开朗,让一个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迎刃而解,一幅幅难以忘记的画面时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关键词】师即生 生即师
画面一:微笑斩乱麻
开学第一天,清晨就下起了雨,温度下降了许多。当我步入办公室时,一群家长早等候在我的办公室门前,我感到温度升高了许多,知道这三十多个家长找我的原因了。因为这是我预料中的事:他们要求换掉四年级二班的语文老师。我使出浑身解数,从学校人员困难到理解万岁的请求,从耐心解释到心灵沟通,始终没与家长达成共识。无可奈何,我只好亲自出马担任这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
虽然我是有备而来,但是初到这个班就感到压力之大难于言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真是千奇百怪。有将脚放在课桌上的,有用笔戳前面同学之背的,有玩女同学的头发的,有两人练拳脚功夫的,至于说话的人更是很多——整个课堂乌烟瘴气。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我好象显得束手无策了。怒气几乎填满了我的胸腔。我只好调整心态,让心平和下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一个大个子孩子用中指转玩手帕的方法玩课本。我慢慢走到他身边,含笑对视,此时全班学生忽然安静下来。眼光都投向了我和这个孩子。这个孩子马上停下指尖飞转的课本,不好意思地端坐在那里。这时。一个孩子对我说:“老师,不要和他计较,他是我们班的调皮大王,班主任告诉我们不要理他。”我转身微笑对大家说:“谁说他是调皮大王,爱动是你们的天性,只是他动的时候不对吧。但是我相信他以后会很遵守课堂纪律的孩子”。此时,我看到孩子们个个坐得十分端正,睁大眼睛望着我,教室里十分安静。我感到十分欣慰。课堂上,我没有板着面孔,盛气凌人,总是给孩子一个微笑。发现有孩子在下面注意力不集中,不是有限神和微笑提示,就是马上提出一个问题让他思考。这堂课,我上得很轻松,孩子也学得愉快。
画面二:于我声处听惊雷
我班有一个学生叫杨滔,学习不大努力,常不完成作业,常与同学打架,成绩低差。在一个周六的下午,我对他进行了家访。当我走进他的家庭看到那一幕情境时,当时心里一阵酸楚,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他的家境的确糟糕。两间租来的屋子不足三十个平方,家里陈设极其简单,两张床、几个胶凳,简单的炊事用具。我从他母亲的嘴中得知:一家生计全靠杨滔父亲打工。自己多病常年呆在家里,再加之杨滔哥因胆管切除手术意外不能动弹。此时的杨滔,正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一双惊恐的眼神望着我,可能他担心我来是告状的吧。当我与杨滔的母亲谈到杨滔的学习状况和表现情况时,我并没有以实相告,而是以一种希望的方式给了杨滔鼓励。我告诉孩子的母亲:杨滔很懂事,在班上比以前更努力了,他是一个乖孩子,上课听讲,发言积极,作业认真完成。最近几次成绩考得不错。我的话还没有说完,这孩子忽然走到我面前,跪下了,大哭起来。我惊呆了,便连忙把孩子扶起,摸着他的头说:“你是一个不错的孩子,老师相信你,你会成功的!”周一升旗仪式后,杨滔同学给我交来一篇作文。作文题目是“老师,我有话对你说”,字虽然写得不大好,但话真的很感人。我看完后,心在震撼。从此以后杨滔同学变了,成绩提高很快,表现特好。上初中了,每逢假期便组织同学来看我海当看到孩子们快乐地成长,我真的感到很幸福。
如此之类的案例不胜枚举。我在小学教育这条路上走了二十九个春秋,没有对教育工作感到有倦怠之意。我喜教育,喜欢孩子,这便是我成功的秘诀。我想,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一定要走进孩子的心灵空间,去了解孩子。一般来讲,孩子都喜欢关心、体贴、和蔼可亲、爱护孩子、理解孩子的老师,最反感严厉粗暴、修养差、不通情达理的老师。我通过大量调查发现,孩子最喜欢的老师具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理解并尊重孩子,二是好老师既是孩子的保护者,又是孩子的知心朋友;他既尊重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又施以必要的教育和引导。好老师是平易近人和宽容大度的,好家长是平易近人和宽容大度的,他是孩子心目中能够依靠的一座大山。老师的豁达、开朗、诚恳、宽厚、风趣、幽默,能够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倾诉机会,当他把心中的纠结或苦闷全部告诉老师时,会感到老师宽阔的胸膛是那么温暖、舒适、安全,孩子心中便会升起信心和勇气。
孩子最渴望老师能真正走进自己心里,了解自己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喜怒哀乐,从而理解、支持自己的选择和追求。可惜很多老师懂得这一点就是不去认真践行。有些老师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却不去了解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忽视了人格塑造。也就是我们的教育严重缺失,也才会出活剥父母的惨剧,这是我们的教育之饬啊。
真正关心和赏识孩子,这是师即是生,生即是师的又一内涵。
一个好老师不仅关心孩子的身体状况、学习成绩,而且对孩子的心理、思想、个性有足够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和孩子交朋友,在交友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帮助他改掉缺点。但不少教师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少有些心理错位,不是用赏识的目光赞美孩子的优点,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镜去寻找孩子的弱源于:毕业论文总结www.618jyw.com
点,更可怕的是处处拿那些表现差的孩子开刀。我们常常看到,孩子由于心理年龄特征和各方面能力所限,常常难以达到成人的高要求,因而常受到成人的否定。标准过高,孩子达不到,屡遭失败,自然就会出现厌学、自曝自弃等现象。孩子需要鼓励,需要肯定,需要赏识。
总之,我们教育工作者,唯有达到师即生、生即师的境界,才真正做到教育书育人,才真正体会到教育工作的幸福。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