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建构论教育者层次价值建构形态怎样

更新时间:2024-03-17 点赞:5413 浏览:157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现代化的人才培养呼唤现代化的教师,要具有全面科学的质量观、发展观、人才观,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教学,眷顾精神,点化生命。为此,笔者把教育者作出三种层次的价值划分,以此厘清教师的发展脉络和表现形态,为教书育人的重要着力点作出注脚。
关键词:层次价值 教育规律 教育观
提升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处于对孩子成长和成才的关心,人民群众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的作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的质量。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面科学的质量观,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己任,把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的中心工作来抓。为此,就要求教育者树立教育价值观。
什么是教育价值观?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这是常识,当前的教育,缺少对常识的执守,和对常识所蕴含的精神、规律和价值观的认同和守望。教育要眷顾精神,遵道而行。教育是一种唤醒和发现。“教育之根和文化之根的寻求,只能通过人的灵魂的唤醒才能实现。”(德国教育学家和哲学家斯普兰格)。学生是能动的主体,教育实践的主体,只有来自生命本体的力量,才能使他们生长得最快、最好。教育者所能做的,就是去发现和唤醒其内在潜能,而不能自诩为泥塑木雕的艺术家,按自己的愿望去塑造、去雕琢。笔者把教育者作出三种层次的价值划分,厘清其发展脉络和表现形态,为教书育人的重要着力点作出注脚。
三流的教师,注重知识的教授。以传道、授业为己任。一切遵循着“书上这样说的”,每天兢兢业业,把前人总结好的东西传给学生。在他眼里,讲得清楚的就是好教师,听得明白的就是好学生。其教法停留在知识点的罗列上,没有用方法把知识串联起来,教学停留于识记层面,靠机械重复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死记硬背,学得既苦又累,成绩也差。学生苦学,教师苦教。借“学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成果”的效率之名,将自主探究拒之于日常课堂之外。读了几年书,只是做了几年的练习,这样的教育无品质可言,育人应该重于教书。追逐没有品质的“效率”,教育永远培养不出“创造性人才”。
二流的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善于把知识通过方法串联起来,一题多解。学生往往羡慕不已,惊叹老师解题功夫了得。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想方设法让学生学得更聪明、方法更好、策略更多。他们不断追求的是教学的技巧和熟练度。在他们眼里,教师的教学要“有招”,学生的学习要“得法”。遗憾的是,老师往往困于自己的成长经历,仅限于为应试而教,停留在方法技能层面,为方法而方法。把让学生考上好学校当成自己辛苦工作的唯一追求。大量机械的、重复的解题方法技能训练,固然有一定功效,但是其负面影响往往使技能退化为学生的本能,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只是在培养考生,忽视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精神生活的眷顾。一个对“知识点”、“考点”过度关注的教师,其教学视野必定严重窄化,从而不自觉地受制于工具理性对人(教师)的真实情感(尤其是审美性)与的消解。很可能是学生知识增长了,精神脆弱了,人格缺失了。
一流的教师,眷顾精神,点化生命,教思想,让教育直抵学生的心灵。把丰富学生的精神生命当作毕生使命,身上蕴藏着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一股伟大的教育文化精神。这样的教师在不断地实践着再熟悉不过而又时时被遗忘的一个普通的话语——教书育人。让学生成功,首先是要让学生都能过上丰富的精神生活,都有良好的精神追求。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主要场所。一流的教师走精神育人之路,不是带着枯燥的知识点,而是带着智慧,带着亲和力,带着人格魅力走进学生中间。让课堂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哲学大师罗素说:“教育的目的不应该在于被动地注意死的事实,二应该注重于一种活动,以我们努力所要创造出来的世界为方向。”一流的教师不拘泥于传统教育的窠臼,而是着眼于人的成长的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创造出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载体,让他们在体验和感悟中成长,也从中寄寓着教育者对未来的理想。教师能够把思维过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弄清楚为什么要选用这个方法,使学生领悟其中的思想,养成获取知识的思维,从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为学生树立奋斗的标杆,在学生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给予及时的精神关怀。推动教育教学更快地逼近它的本原,培养出更多求真、崇善、爱美的学生。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在相应的年龄阶段,帮助学生提升应该形成的品德,完善应该健全的人格,丰富应该学会的知识,提高应该掌握的技能,强健应该发展的体魄,品味应该享受的快乐,而不是通过抑制这些品德、人格、技能、体魄、快乐上的“生长”来换取知识上的生长。
教育是生命对生命的滋养,心灵对心灵的感染,教育具有创造未来的价值。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教育的真谛是要发展人的个性,是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其智慧在于找到教育的支点,去撬起学生能力发展和生命成长,进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让每一个学生潜在的灵性都闪耀出迷人的光芒。《学记》中有句名言:“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的作用就是发掘学生的优点,克服他们身上的缺点,使其对自己充满信心,使周围的人对其充满信心。教育学是一部活的实践学,教育者的作品、劳动成果都源于自身的亲身实践。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实践基地,在这块基地上,孕育着未来希望的无限可能。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