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工学基于工学结合高职软件技术实践教学系统目标定位

更新时间:2024-03-19 点赞:30821 浏览:136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习实训教学体系,打破了以教为本的传统教学理念,在充分遵循职业能力为本、校企合作原则的情况下对软件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价值追求等进行了全面反思和全新定位。
关键词:高职;软件技术;实习实训;目标定位
1672-5727(2013)08-0131-02
2006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2008年,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了“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工学结合”的本质就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随着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认识到传统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习实训教学体系目标定位走入了误区,确立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习实训教学体系目标显得尤为必要。
传统软件技术实习实训
教学体系目标定位的误区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许多高职院校在软件技术教学中仍沿袭了传统的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教师授课方式往往采用“板书+讲解”方式,教师讲的多,学生得不到及时练习以加深印象的机会。教师尽管举了很多例子,但都是停留在板书上,等到下一次课学生做实验或者实训时,脑海中对理论课上所传授的知识已经空空如也。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失去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单一的课内实训、校内实训 传统的高职软件技术实践教学全部安排在校内进行,由学校统一安排教学,统一管理,纳入学生的学分考核。这种课内实训、校内实训方式的缺点就是缺乏真正的社会环境,容易使学生对实训教学目标和性质认识不够,而且会对企业的管理规范和技术规范缺乏真实的体验。
校内任课教师单一 很多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实践课任课教师,往往同时也是理论课的任课教师。有些教师直接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来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有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及教学能力,但是往往缺乏项目开发经验,尤其对软件技术专业新技术的发展不甚了解,没有把软件新技术引入到教学中。
遵循原则
职业能力为本原则 高职院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指导下,加强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全部教育活动的核心。然而,目前的软件开发实习实训,尤其是校内主要针对特定的课程设计的,而软件开发是个系统工程,其所需要的知识是由很多课程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的。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应按照以职业能力为本的原则,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式,与企业共同研究软件技术实习实训课程的开发方案。
校企合作原则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企业实际需求,因此,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和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要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软件开发人才,学校必须跟企业建立经常性的合作关系。一方面,教师可以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丰富项目经验,跟踪新技术;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当教师,直接传授学生软件开发技术。这对企业方面也是有益的,一方面,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基础,可以为企业进行职工培训、项目策划;另一方面,大批职业院校在校生直接到企业实习实训,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合格的人才,减少了企业的培训支出。
目标定位及价值追求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的目标定位 基于工学结合的软件技术专业的实习实训教学是一种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仿效软件企业的软件开发过程教育模式,以实际项目的开发,使学生掌握软件开发工程师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精神为宗旨的实践性软件技术专业实习实训教学模式。基于工学结合的软件技术专业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的目标为:第一,引入企业一线的资深软件开发人员作为教师。企业一线资深的软件开发人员长期从事软件开发工作,有着丰富的软件项目实施经验。将这些人员聘为教师有以下好处:(1)能够加强学校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2)教师与专任教师共融,促进了专任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3)学生能够直接汲取到当前最先进的开发技术。第二,针对企业具体的实际项目编写实训教材。选取比较典型的企业实际项目作为实训素材,将这些素材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写入实训教材。教材中的每一个工作任务中都要提出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第三,与地方大型软件企业共建实训基地。高职院校要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要与地方行业龙头企业开展紧密合作。校企双方互建实训基地是合作中的重要内容。学校需要在软件企业建立实训基地,由企业提供学生实训的基础设施以及软件、硬件环境。同时,企业也需要在学校建立实训基地,由学校提供学生实训的基础设施以及软件、硬件环境。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到企业实训基地实训,或者由企业指导教师到校内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训。第四,以企业教师为主指导学生在企业进行实际项目开发。学生在学完主干课程后,可以与合作软件企业签订实习协议,软件企业根据学生实训情况择优录用。这种合作方式能够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共赢。首先学校解决了专业教师实际项目经验不足的问题。其次,学生的项目实战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也从项目中获得了报酬,为家长减轻了经济负担。再次,从企业的角度考虑,企业利用实习期的学生去完成项目,有效地减轻了企业人员工资方面的投入,对于以人员为主体的智力密集型的软件企业来说无疑是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的价值追求 (1)培养学生的学习。在基于工学结合的实习实训中软件企业导师带学生与客户交流软件开发需求,将学生与客户直接联系起来,使学生渴望步入软件行业的积极动机得以成真,从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学习软件开发技术的。(2)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基于工学结合的实习实训中,教师处于幕后,只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是主体,是中心,担当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每一个角色,他们要对客户负责。这种强烈的以自身为主体的责任意识与平时在校学习的那种事不关己的局外感觉是有很大差别的。(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于软件企业的项目都是已经开始或者尚未开始的真实项目,面对用户各种各样的需求,学生的目标不再是去找现成的案例,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掌握的技术满足用户的需求。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学生必须千方百计地去开拓思路,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探索编程技巧。(4)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意识。在企业实训过程中,学生面对的是真实的项目,最终的软件系统是要在用户那里上线使用的,如果出了问题,不但要求修改程序,而且很可能会按照合同进行赔偿,源于:毕业设计论文www.618jyw.com
给企业带来损失。为了保证软件合乎用户需求并运行无误,学生必须具备强烈的职业责任意识。这种职业责任意识在校内虚拟实训环境中是无法培养出来的。
参考文献:
赵志群.对工学结合课程一些基本概念的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1):50-51,64.
赵志群.对职业能力的再认识[J].职教论坛,2008(6):1.
[3]赵志群.对工作过程的认识[J].职教论坛,2008(7):1.
[4]段青河.关于“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1):24-25.
作者简介:
张海飞(1980—),男,江苏如东人,博士,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语义Web。
洪英(1979—),江苏海安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