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史料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应用

更新时间:2024-02-05 点赞:4109 浏览:11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史料教学在当今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课堂实践角度分析多种史料的教学优势,并结合案例进行归纳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 史料 教学优势
所谓史料,就是指在人类的长期实践活动中残留下来的各种具有历史价值的实物、文字资料,它具有详细、丰富、系统完整的特点,是我们了解真实历史和教学研究的重要材料。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意识到历史资料的充分运用在教学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史料教学好处多多,笔者就个人粗浅思考归纳几点如下,请多指正。

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加深学生印象

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学生对所学的诸多概念性知识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才能使学生在此基础上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现象,得出本质规律。对学生来说,那些复杂的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或事件无疑是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道难关。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充分应用史料印证和解释这些知识,就能使学生轻松学习知识。例如,在学一般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习必修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宗法制概念时,由于这个知识点是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重要概念,对于刚上高中的学生来说会觉得抽象难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宗法制的具体内容,了解其等级关系以及大小宗之间的关系,我展示了《白虎通义·德论》的片段:“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宗其为始祖后者,为大宗,此百世之所宗也……”然后,我引导学生逐字逐句阅读此段文献并进行解析,得出结论:宗族的等级森严,它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这样就将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二、再现历史真实性、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

最好的老师莫过于兴趣,而历史学科是最具有趣味性的学科之一,倘若教师能大胆运用一切能用的课外知识服务于课堂,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斯大林模式一课教学中,讲到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问题时,我引用了一段苏联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用多媒体展示此段材料后,很多学生不明所以,我马上进行了引导:这个笑话中的“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代表斯大林时期工业强盛的局面,而“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则说明了此时期粮食匮乏、物资紧缺的现象。解释完这些,学生情不自禁地哄堂大笑。我马上提出问题:“这个笑话说明了当时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了什么严重的问题?”学生很快得出农业、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的结论。这样的引导形式符合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原本难度颇大的这一课,由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教师引导之下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既轻松又有效。
在一般的历史教学中,使用较多的是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和影音资料,而实物史料则由于条件限制,使用机会不大,但如有条件,往往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如在教经济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一课时,除了教师要详细解析各朝代市场与城市的发展史实外,让学生了解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起到作用的货币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有更真实的历史感受,我把朋友家中收集的一些古币展示给学生,同时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这些古币分别来自哪些朝代?”“它们所处的时期商业发展有什么特征?”我随即将实物史料传递给学生看,学生在抚摸那些天禧通宝、嘉庆通宝、光绪通宝的斑斑锈迹同时,脸上洋溢着兴奋的表情。他们激烈讨论着,很快便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得出结论,完成了这节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也让学生看到中国古代商业繁荣昌盛的影子、取得的优秀成就,使他们深刻体会到经济对人类生活的意义,升华了该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设置灵活有效的问题,加强理解

优秀的设问很容易热络课堂氛围,贴近学生的生活,引起他们的共鸣,进而让他们更深层次地思考,升华课堂。如在教学《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国议会、内阁首相以及英王之间的关系,我通过一则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的报道,设计了系列问题:“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撤兵?为什么?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然后,我让学生根据预习思考回答。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体会各人物的权利以及限制,得出英国君主立宪制中几个重要权力机构之间关系的结论。通过这些问题,把复杂的问题通过设置的疑问一一解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加强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四、培养各种能力,增强应试思维

近年高考中,文献史料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对学生史料综合能力的考查也就成为了高考的重头戏。这就使史料应用在充分培养学生多种综合能力的同时,对学生应试思维也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例如,材料如下:
[材料一]农、商、官(指官吏)三者,国之常官(这里指职业)。……金(黄金,指货币)生而粟死,粟生而金死。本物贱,事者众,买者少,农困而奸劝(劝,活跃的意思);其兵弱,国必削至亡。金一两生于境内(指国内),粟十二石死于境外。粟十二石生于境内,金一两死于境外。国好生金于境内,则金粟两死,仓府两虚,国弱。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商君书·去强》
[材料二]盖制(制,管束的意思)商贾者恶其盛,盛则人去本者众,恶其衰,衰则货不通。——《王文公文集》
我引导学生对材料一进行归纳概括,学生很快能够从“本物贱……国必削至亡”这句话判断出该材料的主体思想是重视农业,进而概括出商鞅的商业思想。这个材料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理解材料、概括归纳材料的能力。而后,我要求学生根据材料一、二找出王安石在农业与商业的关系上与商鞅持有何相同观点。在材料一基础上,我指导学生正确理解材料二王安石的观点,得出王安石亦重视商业,但也倡导控制商业过度发展的思想。然后,再通过对比,让学生思考商鞅和王安石的思想观点是否一致,同时指导学生正确表达二者的一致性。运用这两则材料,不仅锻炼了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对比能力,也加强了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总之,积极运用史料,改变原本死记硬背被动掌握知识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并牢固掌握知识,并有效培养多种思维能力是新课改后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责编 张翼翔)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