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创设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

更新时间:2023-12-29 点赞:20845 浏览:9457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物质环境达到一定水平后,精神环境就成了影响创造型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精神环境一般指由人际关系、文化观念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气氛或氛围。这种气氛或氛围决定着人的“自我”能否被发掘、发展和完善,决定着人的先天潜力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实现,决定着人的创造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其他能力能否有效地形成。因此,为培养创造性人才奠基的学前教育,必须强调营造有利于形成幼儿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意识、创造精神等动力特征,创造性的认识特征以及创造性人格特征的精神环境。
对于幼儿园来说,如何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首先,建立和谐的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师生关系
在幼儿园各种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教师对幼儿多支持、多肯定、多接纳、多表扬、多鼓励、多关注、多信任以及多给他们自由,多让他们自主,是形成融洽、和谐、健康人际关系的必要条件。研究表明,生活在温暖和支持气氛中的幼儿,容易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良好的交往技能和学习成绩。这种温暖和支持的气氛是幼儿创造性、道德、自尊心、社会行为以及使用工具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积极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幼儿获得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基本保障。
在形成幼儿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语言和非语言的充分交流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善于理解幼儿的各种情绪情感的需要,不对不招自己怎么写论文www.618jyw.com
喜欢的幼儿产生偏见,相信幼儿有自我判断、作出正确的选择的能力,善于对幼儿作出积极的行为反应。在教师与幼儿的交往中,要尽量采用多种适宜的身体语言动作。例如,微笑、点头、注视、肯定性手势、抚摸、轻拍脑袋、肩膀等。在师生交往中,应尽量采用这类”非语言交流”的方式,用身体接触、表情、动作等来表示自己对幼儿的关心、接纳、爱抚、鼓励或者不满意、希望停止当前行为等。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最好保持这种较近的距离和保持视线的接触。恰当的眼神、表情的使用也能使幼儿对教师的情绪状态和对自己行为的反馈有更为明确、深刻的体会。
其次,建立良好的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幼幼关系
[目前,我国幼儿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的过分溺爱,使许多幼儿表现出不善于同伙伴友好相处,不善于处理同伴间的矛盾。在交往中经常表现出消极行为,如:打人、骂人、抢夺玩具以及其他攻击性行为,而谦让、帮助、合作、分享、轮流、同情等积极行为表现较少。由于不善于交往,容易使一些幼儿处于被忽视,被孤立的地位,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如孤僻、冷漠、自我怀疑、恐惧感、攻击性或破坏性等。这些人格特征是不利于幼儿创造性发展的。作为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正确的关心人的行为方式,让自己的班级有一种相互关心、友爱的气氛。如果一个班的幼儿在你碰我,我碰你的拥挤状态下,没有相互嚷嚷,也没有问老师告状,而是相互礼让、询问关心时,说明这个班已经有了较好的班级气氛。这是帮助幼儿产生各种亲社会行为的极为重要的基础。这样的教导我们要贯穿在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例如,玩玩具时不能抢夺;不小心碰倒别人时,应赶紧把他扶起来,说"对不起";而当自己被人撞时,也别得理不饶人,更不能因此又去打别人;相互间交往时应习惯说"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教师要鼓励缺乏交往技能或过分害羞的幼儿积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并通过鼓励其他幼儿与其交往,使每个孩子得到交往成功的愉快感,以增强其自信心和积极、愉快的情感。

三、建立融洽的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师师关系

教师间如果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这还会给班、园带来一种温情的气氛,容易激发出积极性的社会性行为。幼儿也会从中耳闻目染,不仅学会体察别人的情绪情感,也能学会关心别人。所以,在创设精神环境时,要注意小至一个班的老师,大至全园教师之间的交往,都应当成为幼儿良好社会性发展的榜样。

四、建立互通的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师家关系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的教育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同样要建立良好的精神环境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教师要经常与家长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才是我们的目标。比如,家长经常与教师交流,孩子会觉得父母跟老师好熟悉,会以此为荣,在班级里表现大胆、自信。反之,家长或教师任何一方对另一方有反感心理或怀疑心理,孩子在中间也会很被动,甚至很自卑。
总之,良好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同样重要,都决定着幼儿园教育的成功与否。作为一线教师更要努力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让孩子在我们的呵护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