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创设创设不足情境试述导入数学新课

更新时间:2024-01-22 点赞:6555 浏览:215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的数学课的学习中,既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问题情境;数学新课;生活性;趣味性

一、生活性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取材于现实生活,是实际问题的简化和模拟。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活”用教材,用“活”的例题,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来获得知识,使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这样教学效果会更佳。
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接到紧急通知,在各班教室里召开家长会,要求每个家长都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你将如何向自己的父母描述自己的座位,以便你的家长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座位呢?”由此引出有序实数对和坐标的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可以有效地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二、故事性问题情境

数学课堂中的故事可以包括数学史及名人轶事,或一些包含有数学知识的民间故事等。
例如,在讲“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时,通过讲述数学家高斯的故事:在高斯10岁时,他的算术老师出了一道题:计算1+2+3+4……+100”。小高斯只用了极短的时间就得出了正确结果5050。由于大多数学生以前听过这个故事,教师这时可以进一步引入新课:他的算法就是把原来的数颠倒,两式相加……通过这样的故事引入,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被激发出来,再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探索,学生很容易接受“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这节内容,说不定还真有想成为像小高斯那样的数学家的愿望呢。

三、活动性问题情境

创设“活动式”问题情境是指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置“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问题情境,主动参与实践,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不断引发学生的探索。
例如,教学“乘方”这一节时,上课开始,我手拿一张白纸走进教室,问:“同学们,老师今天手中拿了一张白纸,我想把它对折60次,哪个同学能帮老师来折呢?”学生纷纷举手,来帮忙折纸。我就请了一名学生上来折纸,其他学生也不约而同地拿出一张纸折了起来。这名学生对折了8次后就折不动了,摇着头走了下去,这时其他学生也折不动了,抢着说:“老师,纸太小了,给我一张很大的纸,我才能折到60次”,我接下去说:“同学们猜猜,如果对折60次后,大约能有多厚?”这一问,学生议论纷纷:“有一尺高吧”“不止,可能有一米高吧”“我想,可能有一幢楼房那么高”……我笑着说:“到底有多高,知道是如何算的吗,我们学完数的乘方后就知道了。”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把“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紧紧的,去学习新的内容。这样就创设了一种活动性问题情境,学生的记忆深刻,悬念成为开启思维的金钥匙,使趣味成为激发情趣的催化剂。

四、趣味性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教师应根据数学教学资源,将数学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学习的。
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安排如下游戏:请学生把手中的纸牌乘以3减去2,然后叫学生说出结果,我依次猜出学生手中的牌,源于:论文大纲怎么写www.618jyw.com
如一学生通过计算后的结果为13,教师通过解方程3x-2=13,得x=5,即猜出这张牌为5。这个游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老师“猜”对手中的牌后,对老师的本领甚感惊讶,此时老师顺势推出“一元一次方程”,学生求知欲大大加强。
可见,在数学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还能够有效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使学生懂得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的应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