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智育科学历史教学智育和德育观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6579 浏览:2258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意识,在道德情感的培养和道德知识的教育方面体现性质目的,通过课程进行道德行为的训练,开发整合课程资源新,使历史教学形成的局面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于学习”,提高了教学质量,尤其是人文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历史 人文精神 德育。

一、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意识

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基础课课程。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而其宗旨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初中历史课程目的又分为三个部分,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强调,三者不是彼此独立、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知识中有情感,能力中有方法,过程中有价值取向。也只有通过三者,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达到《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例如,我们在设计九年级下册第19课机遇与挑战《走向全球化》这一节时,可以这样设计:一是知识与能力:概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二是过程与方法:开展课堂讨论或辩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如何解决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树立科学意识和全球意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这者有机的融合为一个整体。知识与能力只有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才能实现,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渗透于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当中才能更好的达成。我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实现是根本,作为现代公民,必须有崇高的品德和庄严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过程与方法目标源于: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是培养能为国家、社会作出贡献的现代公民的手段,而作为一个合格的、高素养的现代公民,必须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道德情感的培养和道德知识的教育

1.培养道德情感。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是历史教学中有意义的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要借助课本中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来进行。历史上的道德形象虽然远离今天的生活,但他们作为社会道德标准是永远存在的,并且以生动、鲜明的形象扎根于人民的心中。例如:屈原的形象给人们以刚直不阿、爱国正直的道德情感;近代史上的林则徐形象给人以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的道德情感。
2.发挥情感作用。道德的情境需要艺术的锤炼、语言的组织。教学中潜心酝酿情感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以情育情能引发学生对道德形象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使教学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还有课本中的历史人物的名言、名句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这些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不仅体现了他们的道德观念,而且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例如:南宋的文天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有“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有“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等,这些都是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生动材料,也是培养道德情感的良好凭借。还可以利用影视作品。很多电影、电视剧、小说等文艺作品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具有重要作用。文艺作品塑造的道德形象可以强烈地震撼学生的心灵,唤醒做人的良知,陶冶情操,可能成为一个人终生追求真理的目标。例如:看完电影《焦裕禄》后,多少人为之激动地流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诸如《青春之歌》、《可爱的中国》、《高玉宝的故事》;前苏联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等书籍对中国青少年的道德成长有不可估量的激励作用。我们应充分认识优秀文艺作品的道德教育作用,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阅读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
3.道德形象教育。学习历史人物事迹。借助历史人物道德形象进行道德知识教育,先要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作出分析,使学生逐步建立起道德观念,认识到道德行为的是非与善恶的准则。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例如:忧国忧民的范仲淹、报效祖国的岳飞;天下为公的孙中山、舍生取义的屈原:追求真理的哥白尼;尊师敬业、谦虚礼让的韩愈,等等。进一步从个体涉及的社会关系分析和规范这些道德品质,使学生接受品德熏陶。
4.学习辩证法。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学习历史,判断历史人物道德行为的是与非。教学中,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归纳历史人物道德行为所涉及的社会关系来评价历史人物,既要选取正面的历史人物.又要选取反面的历史人物,让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化对道德评价标准的标准。例如:中国近代史上,有面对外国列强侵略前仆后继、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也有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败类。借用权威的评价。权威的评价可以强化已作出的道德评价。曾经有一次在组织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道德评价时,选取历史人物的纪念楹联,就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那些纪念楹联.都是出自名人之手,语言凝重,属无法改变的评价之笔,总给人思想以深刻的启迪。例如:巾帼拜英雄,求仁得仁又何怨。亭台照风雨,负死不死终自由。这副名联概括了秋瑾烈士救国保民的业绩和道德品质.诠释了“求仁得仁”的人生价值观。
用辩证的观点学习历史,是一种学习历史知识的独特思维形式,促进历史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所谓历史思维“其本质就是依据历史资料,生动、完整、具体地再现逝去的历史……它是看待社会历史的态度,是认识历史的方法”【1】。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活动中的启发培养。例如,我们在讲解《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这一课时,会遇到评价某一思想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帮助学生形成解决这一问题的思维方法。例如,我们评价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时,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思维结构,即评价某一思想,一般从性质、进步性、局限性三个方面进行。那么,当我们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的思想时再进一步强化这一思维结构。而当我们评价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时,学生就会很自然的运用这一思维结构进行分析、思考了。通过课堂教学,我们要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的多种思维结构,以致最终形成历史学科的思维结构体系。这样,学生的历史思维也就形成并得到发展了。 源于:论文致谢怎么写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