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教学质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更新时间:2024-01-30 点赞:12919 浏览:490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首先,教师应自主、认真备课。教师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启发学生的学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参与上,故教师备课应做到备教材的重难点、备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备学生的心理及接受状态,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例如由建构主义可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并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所以教学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情境创设,这便于学生在通过自主参与学习尝到成功的喜悦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如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在进行最后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的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在前面三节已学的知识进行教学,如“平衡的建立过程”、“平衡的影响因素(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常数”等等,教学时可先通过“学案”设计让学生自主进行这些知识的复习,从而在复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要善于在课堂上布疑置难,即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自觉进入学习状态。所提的问题可以有结论性的答案,也可以是开放性的问题,只要问题设置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且问题设置的梯度好,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培养,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激发。如笔者曾在高三复习课堂上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要收集到干燥的N2,你可以提出多少种收集的方法?”题目留给学生课后思考,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要求学生分学习小组讨论,比比看哪一组的答案最多。各组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讨论得非常激烈。有一小组提出的方案最多,有如下八种:①气球②塑料袋③排浓硫酸④排H2或NH3⑤针筒⑦先将N2液化再收集⑧用排水法收集再将集气瓶置于冰箱中冷却到0°C以下,使水蒸汽凝结成冰,再用针筒将N2抽出。经过讨论,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所以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兴趣都得到了激发,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再次,多用激励机制。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这需要教师的激励,以强化学生的意志力。另外,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动机性因素,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想学”、“相信自己能学”,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是一条有效途径。为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必须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成功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尤其是差生降低成功的评判标准,在其取得较小的成功时都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如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对学生说:好好做,我知道你只要认真思考的话,是能够做好的。这对于感到难以完成任务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和肯定,他们的学习动机也会因此而被激发和强化,学习的主动性将增强。在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适时的评价和鼓励,可导致学生的自我评价,强化正确、改正错误,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对学习实行有效的自我监控,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如笔者曾在有机化学复习课中,让学生在课后先根据官能团的种类,分别列举各官能团的代表物质和相关性质,在课堂上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并交流各自成果,对于每一位勇于展示的学生都予以点评和表扬,尤其是值得借鉴的地方。这样,学生获得了肯定,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巩固和发展,这种收获的喜悦将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学习当中。
最后,变革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倾听的局面,授课中要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提问、讨论,创建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这将会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做到敢想、敢问和敢说,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例如,笔者曾在讲弱电解质的一道习题后,有学生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法。题目为“在同体积的0.1mol/LCH3COOH和0.01mol/LCH3COOH中,求前者中c(H+)和后者溶液中c(H+)的10倍的关系。”当时就有很多同学立即说就等于10倍的关系,但当他们意识到CH3COOH是弱酸不能完全电离时,就不知所措了。当时按照常规的教学,我就提醒他们“越稀越电离,0.01mol/LCH3COOH的电离度应该较0.1mol/LCH3COOH大”,小部分成绩好的学生似乎立即有了头绪,发出“哦”的一声,并说“前者c(H+)应小于后者c(H+)的10倍”。但大部分同学仍是没反应,给他们一些思考时间,并提醒他们“越稀越电离”“浓度越小,电离度就越大”,但还是有部分同学说“不明白”。到这里,我们似乎就只有怨这些同学“太笨”了,只是期望他们自己能在课后的某个时候突然“醒悟”。但接下来的事实证明,其实不是这些学生“太笨”,而是老师自己“太笨”——有更好的办法为什么老师想不到呢?看到有些同学对这种方法的理解已经陷入一种“迷茫”状态,这时有个同学提出来,只要把他们的电离度赋予一个具体的数值就会很好理解了。哦!这回轮到我恍然大悟了。接下来我就请这位提出赋值方法的同学讲述他的解题思路:假设0.1mol/LCH3COOH的电离度为50%,根据“越稀越电离”的原理,可假设0.01mol/LCH3COOH的电离度为100%,据此可算出前者的c(H+)为0.05mol/L,后者的c(H+)为0.01mol/L,显而易见的答案出来了,前者的c(H+)仅为后者的5倍,即前者c(H+)应小于后者c(H+)的10倍。 其实,在教学中我们都知道,对于这类需要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的解题方法,部分同学是难以理解接受的,尽管已经提示到了最后一步,但是他们还是难以把这种抽象的解题方法跟这一具体问题结合起来,思绪混乱,当然也无法得出正确结论。这个同学却提出了这种更易让他们接受的“抽象问题具体化”的解题方法,帮助他们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加强了大家对“越稀越电离”这一部分的理解,同时也给了我一个重要的启示:在以后的教学中,碰到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的问题时,是否可以考虑采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解决呢?就如这个同学提出的“赋值法”,而在后续的教学也证实了这一类方法的有效性。由此可见,很多时候我们也可以从学生那里得到很多有价值的灵感,所以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责任编辑潘孟良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