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不忘科学教学不忘德育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07 点赞:4497 浏览:1338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德育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体系的基础,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一件艰难而持久的工作,需要借助多种途径才能实现。科学教学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之一,因此在指导学生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科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不容忽视的问题,科学教学更是如此。
关键词:科学教学 德育
科学课是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的一门学科,在科学课教学中很有必要渗透德育。科学具备特有的人文性,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可把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思想渗透在科学教学中。学校教育是我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着一个人性格和品德的形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把德育内容渗入课堂,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培养。那么,如何把德育内容渗透在教学中呢?对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教学理论做指导。教师在课前要确定好教学目标,做好学情分析、以教学内容为依托,从各种方面开导学生,应用多种方式,多层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教育作为一种索求知识的活动,要以科学的精神为支柱,将社会责任和人格培养合二为一,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一代新人,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怎样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要让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在科学教学中。

一、抓住教育时机,培养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挖掘教材潜力,要把文化知识传授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能量的转化”一课时,我先把我国在航天事业上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科学家的开拓精神介绍给学生。我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我国人造卫星、火箭发射等领先世界科技水平等具体事例展示学生。特别是2001年我国“神舟”五号、2003年10月“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相继发射并回收成功,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踏上了飞跃浩瀚太空的征程,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梦想。这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赶超世界领先水平。
接着,我介绍了钱学森、孙家栋、戚发轫、王希季、黄春平等科学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舍弃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不顾生命危险,回到自己可爱的祖国,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由于这几位科学家的优秀事迹感染了每个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或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了我国科学家对祖国建设的重大贡献。在教学过程中,我用生动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数据,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感受到祖国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政治热情。

二、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

教师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对材料的选择要非常注意,要从有利于揭示科学概念的角度出发,选择结构性强、实验效果良好的材料,并在选择材料时考虑教育的时效性。

(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爱护花草的教育

在教学三年级科学《各种各样的树叶》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利用课间时间开展观察植物和搜集树叶的活动,要求学生不要采摘树上的叶子,应该用捡来的落叶作为观察材料,用意是对学生进行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教育。但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课桌上放的是从枝条上摘来的碧绿的树叶。在教学“观察枝条上的树叶”时,个别学生干脆折了一些鲜活的枝条带进了教室。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告诉学生“树木也是有生命的”。

(二)使学生受到爱护动物、珍爱生命的教育

在三年级《动物》单元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实验教学中。我先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动物的外貌以及生活习性, 让学生观察到了平时很难看到的动物,这样,生动活泼的动物画面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得到直观感受。在观察蚂蚁、蜻蜓、蜗牛、蚯蚓等一些动物中,由于学生对小动物非常好奇,会想出很多办法去观察和研究它们,如为了寻找蚂蚁会把蚂蚁的窝翻个底朝天,把蚂蚁放入水中看它们会不会游泳、把蜻蜓的翅膀折断看还能不能飞、把蜗牛的壳敲碎看看里面是怎样的、把蚯蚓切成几段看它能否行走……当然他们的探究热情无可非议,但这与“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是相互违背的。我们并不是要全面禁止学生的这些举动,扼杀他们天生的探究,而是主张观察前先进行教育,先告诉学生,动物也是有生命的,向他们提出“爱护小动物”的要求,并把这种要求作为评价他们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行为的重要依据,如在寻找小动物时是否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自己的观察方法是否伤害了小动物,观察后是否放它们“回家”等等,特别是在没有弄清它们是益虫还是害虫的情况下,不要随意伤害小动物。

(三)实践活动是学生接受勤俭节约的教育的途径

在教学《寻找淀粉的踪迹》一课后,学生课桌上放着刚使用过的淀粉、土豆、馒头、南瓜等材料,教师应要求学生将这些用过的“废物”倒入垃圾桶内时,及时提醒学生不要把马铃薯、馒头、南瓜这些食品倒入垃圾桶内,拿回去可以喂鸡、喂猪,教育学生要爱惜粮食。
在选用实验材料时,教师教育学生应该选用低廉的材料,从数量上加以控制。如在教学《米饭和淀粉》一课中,米饭和淀粉的数量不要太多,通过对比只要看到现象就可以了。在“检验食物中有没有淀粉”时,选择的材料不要太多,尽量减少浪费。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选材时可以就地取材,把身边现成的材料拿来做试验,不提倡买材料来做实验。如在“让马铃薯浮起来”的实验中,不提倡用“味精”,而采用低廉的食盐比较适合,还可以把上节课用过的材料下节课来用。如在四年级溶解单元中《100克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一课结束后,每小组使用的一杯盐水不应倒掉,在下一课《分离盐与水的方法》一课中可以再用。

三、在教学试验过程中培养小组合作的精神

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之一。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短学生之间的距离,也便于互相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学生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步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教师可借助教材中丰富的源于:大学生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比如,在教学《100克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一课时,教师可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一组想到的办法最多,最后请每一组学生进行展示,这样既注重小组的作用又展示了学生个体。这种教学方法,既达到了科学教学目的,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还有很多的活动形式也能渗透德育,学生的探究活动也为渗透德育提供了体验的载体。但是,科学课并不是专门的德育课,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它独特的方法和途径。只要我们准确把握科学课的目标和任务,将思想品德有机地渗入到科学教学的环节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做人的道理。同时,我们也要预防把科学课上成了思想品课,使科学课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只要我们把握好了德育渗透的基本原则,就能有机地把科学知识传授与德育融为一体,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责编 高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