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之源改变学习模式——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之源章文丽

更新时间:2024-02-25 点赞:6697 浏览:1706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之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必须针对学情,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等为目的,多项措施灵活、交互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责任意识的培养结合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和动力,学生具有了学习兴趣,自然就会产生“我要学”的愿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比如教师要给学生展现人格、知识的魅力,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及精彩的导入、恰如其分的名言、典例的佐证等都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教学《融入新集体》一课时,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既准备了活动的情境,又源于:论文发表网www.618jyw.com
注意创设问题情境。首先,我让学生拿出课前要求准备好的13根冰棍棒,分别按1根、2根、10根分成三组,然后让他们每人把1根棒一齐折断,再折两根的那一组。当他们使尽力气也折不断第三组小棒时,我顺势提问:为什么一根棒容易断而一把棒难折断呢?学生立刻就能明白:团结就是力量、集体力量大的道理。其次,我延伸拓展,引导学生看班上本期出的墙报并展开回忆:“这全年级第一、全校第三的好成绩是怎样得来的?”在再次品尝胜利喜悦的同时,学生懂得了,班级的各项活动要靠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学生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地提高了道德认识,增强了团结协作的意识。最后,我布置研究性课题:请大家回去搜集有关“团结力量大”的故事,下节课大家一起交流、研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许多学生会由一个对“团结、协作”理解不深、合作意识不强的个体,变为关心集体、懂得团结同学的好学生。
此外还要通过教学改革,增强学科的感染力,使学生产生学而有趣、学而有用、学而有意的感知力量。在讲《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的时候,教师要讲清楚为什么生命需要关爱,这个问题就要从生命的特性上讲,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因为顽强,给人力量;因为脆弱,需要关爱。从生命的意义上讲,每一种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实际的层面讲,破坏生命,人类已经受到了惩罚,沙尘暴、红潮、非典等的肆虐,就是人类离开破坏生命得到的恶果。教师通过正反论证让学生认识到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可能造成的危害,要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从而深刻感知到学习本门知识的实用性、现实性,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责任意识结合起来并落到实处,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必定会有一个跨越式的转变和提高。

二、尊重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把“我要学”升华为“我能学”

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也是学生成长中心理发展的显著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其表现为“我能学”。我们只有尊重了学生的心理,发挥他们的独立性愿望,才能让其有意识、有目的地表现;才能彻底改变传统的高压、低估、漠视学生的教育弊端。我校在每节新课开始时,都会用一定时间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做阅读笔记,把课文中的主要概念、主要观点(或原理)、名人名言,用铅笔在书本上划下来,将疑难问题写在笔记本上。为了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还可做一些挑战性的鼓动,即在规定时间内,看谁阅读得多,重点抓得准,问题提得多。通过提问或收笔记检查阅读情况,教师对完成得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并打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这个步骤可以说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开端。
三、突出思想品德教学的活动性过程,培养学生的体验性学习方式,实现“接受性”向“内省性”的转变
体验性是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之一,也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传统的教学过程受到考试要出绩的需要,人们往往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过程而忽视了学生身心和人格品质的健全与发展过程。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想充分体现思品课教育教学的特点,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性学习。通过给学生提供眼、耳、鼻、舌、身、脑直接参与和体验的平台,使学生在听、说、议、评、做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亲身感悟,获得理性的体验,从而完成“感知—内化”的过程。例如,对于总体小康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就可以自己家乡的现状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对比来思考、探究我国现阶段的总体小康是一种什么样水平的小康。通过对比,我们会发现,现在我们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不全面的小康。对自己家乡的状况回顾就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从多个方位感悟自己家乡的状况,这种感悟会在与其他地区的对比中升华为一种对自己家乡的责任感,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去主动探究与体验,并形成了相应的道德情操。

四、以开放的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方式

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在于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要把教学任务放在学生活动的全过程中并予以考虑和安排,甚至有时要把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引导到课外,利用课外时间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总之,新课程对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要求,不是对哪一种具体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掌握,而是要审时度势,将多种方式灵活、交互使用,使学生在情感上更加喜欢思想品德课,学会自主学习,实现自主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