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诵读文言文诵读教学法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18529 浏览:8247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而言,文言文教学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我经常见到学生谈到文言文时咬牙切齿的样子,甚至有学生将文言文等同于英语而称之为“第二外语”。对此,我不禁深感遗憾。文言文真的丧失了它的魅力了吗?为什么众多学生对它这样深恶痛绝呢?
文言文音韵优美,行文简练,言文统一,具有永恒的魅力,这是无可置疑的。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是否在教学过程中违背了文言文的教学规律,是值得反思的事情。眼见一篇篇言辞精美、脍炙人口的文言课文,被我们残忍肢解得七零八落、面目全非的时候,这些精品课文的美丽也就荡然无存了。正因如此,许多一线语文教师大声疾呼,文言文应该回归传统教学。尤其是教师应采用诵读法教学,还这些精品课文以本来面目。
文言文诵读是指采用标准的普通话,结合文章或作品中固有的语气、节奏、情感而对文章或作品进行感知、熟悉、记忆、理解的一个过程,是要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品味作者的语言,并由此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过程。文言文诵读过程正是对文言文由浅到深进行涵泳品味从而整体把握的过程,也正是对文言文的美自始至终进行感悟释放的过程。一般而言,文言文诵读教学大致可以分为六个过程。

一、学生预习试读

这一步的目的是扫清课文中的文字障碍。文言篇目中有大量的通假字、生僻字、异读字等,这是课文诵读最初必须要解决的“拦路虎”。学生可以借助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词典等工具,把文字上下贯通。教师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纠正。

二、教师标准范读

教师的标准范读能够让学生有效体悟文章节奏感,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和注意,引发其跃跃欲试的参与热情。好的范读往往会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例如,我在教学《兰亭集序》时进行源于:论文www.618jyw.com
了比较标准的范读,为学生体悟王羲之心中所抒发的人生无常的感情打下了基础。

三、学生模仿自读

第一,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清句读。教师应要求学生读第一次就必须读准确,以防读错之后纠正起来费尽周折,毕竟初次感知印象很深刻。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读准句子的结构,也就是分清句读。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清楚到底什么地方应该停顿,什么地方不该停顿,如果停顿错了,意思理解往往会发生错误。同时,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注意文章中的标点符号,特别是长句中小的停顿更是非常重要的。
自读方式应该灵活多变,不必要求一致,可以齐读,可以散读,可以默读,可以尽情地放声去读,同时也可以一边读一边去感悟文意。自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课文,自己去感受课文,去熟悉文言的语言环境。

四、学生用心译读

这是文言文诵读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利用课文注释和手中资料弄懂词句意义、疏通文义、把握结构思路,为全文背诵做好基础准备。领会课文的内容和字词句的准确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对字词句不求甚解或对课文整体理解模糊,那么就不能得心应手地背诵课文,诵读多少遍都没有太深印象,使诵读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多次诵读之后,静下心来,默默地译读一两遍是非常必要的。

五、学生感悟朗读

在掌握了课文的大意之后,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就比较深入了,他们往往能够把课文中的抒情句读得酣畅淋漓、感人肺腑,也能把课文的情节以及人物对话演示得惟妙惟肖、妙趣横生。
例如,学习《项羽之死》一课时,在学生把握了文意之后,我让几个学生进行项羽和乌江亭长对话朗读。短短的几句对话,学生非常生动地演绎出项羽必死的决心,豪气壮烈感动了课堂上所有的同学,引起了学生对课文更深的感悟,获得了极佳的效果。

六、学生熟读成诵

任何一篇文言文学到熟读成诵的地步,对学生而言绝对是可喜的收获。因为学生已经从课文中吸取了近乎全面的营养,既有熟练的语感,又有文言知识的积累,更有对作者及历史人生的进一步感悟。这样渐积渐累,日久功深,比那些对文言课文浅尝辄止或是单纯死记知识点学习方式更胜几筹。
总之,文言文诵读教学法经过众多语文教师亲身实践证实效果斐然。我们期待着这种方法能够进一步系统科学地使学生轻松学好文言文。
(责编 张翼翔)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