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人才培养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更新时间:2024-01-01 点赞:4199 浏览:945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无疑是高等院校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历史使命。培养创新人才,高等院校要从坚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素质教育方针、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为创新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等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关键词:高等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1002-0845(2013)05-0135-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无疑是高等院校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历史使命。
2011年4月,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高等院校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进发,努力为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作出积极贡献”。的这次讲话,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对于在新形势下促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的发展、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的“四个职能”具有重要意义。高等院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既要积极引导和激励学生成长为创新人才,还要努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成才和发展的沃土。

一、高等院校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方针

首先要实施按大类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高校应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倡个性、重创新”的原则将学生按照学科大类分类培养,为同一个学科大类的学生制订同样的基础课培养计划,人文学科要注重理工科基本知识的了解,理工科学生也要主修部分人文社科课程,培养具有坚实数理基础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高校不仅要加强基础课程教学,为学生以后的深入学习打牢基础、做好铺垫,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好奇心和求知欲成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主要动力之

一、将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转为学生主动学习。

第二,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最新的学科信息。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极快,新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而教材的更新周期较长,难以覆盖最新的学科信息。这就要求广大高校教师要不断关注本学科研究领域内的最新成果,认真做好教学内容的更新补充工作,及时充实以往教案中的不足的部分。
第三,通过产学研合作,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产学研合作办学,将以课堂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实现多赢。
第四,要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大学课堂的教学不应成为“老师讲、学生听”的知识灌输场地,而应成为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要重视与学生的交流,要把学生看做平等的主体,共同探讨学术问题。与学生交流既可以采取学生提问、老师作答的形式,也可以采取教师主动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回答的形式,通过总结分析学生的回答来让学生真正理解该问题的答案和解决该问题的思考方法,鼓励和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在提问时,所提问题要联系实际、难易有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要急于回答。要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做好启发性教学,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取得学生的信任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高等校院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创新思维产生的源泉。要培养出杰出的创新人才,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而要激发创新热情,就需要一整套完备的创新激励政策做支撑。高校的创新人才激励策略应分为物质激励策略和精神激励策略两个方面。
物质激励策略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学生在进行发明创新时遇到的物质生活困难。高校学生多数都没有任何收入,仅靠家庭每月的生活费生活,而在进行很多创新实践时不可避免的要花费大量金钱,这对于很多有志于创新和有可能做出创新的本科生来说是难以承受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高校首先要进一步改进当前的奖学金制度,在奖学金评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充分发挥奖学金制度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第二,要建立学生科研经费保障制度。高等院校每年应划拨一定款项作为学生科研创新活动专项经费,支持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勇于实践的学生进行科研活动,解除有志于创新的学生的后顾之忧。吉林大学通过实施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每年吸引了400多名学生申报参加,科研立项达到100多项;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此外,高校要对已经做出一定创新成果的学生进行物质奖励,以激励和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创新实践当中。
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仅有物质激励显然是不够的,精神激励对激发创新思维同样十分重要。精神激励方面,高校可以通过校内媒体宣传、设立光荣榜、举办创新赛事等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具有创新精神和做出创新发明的本科生的先进事迹,鼓励本科生积极思考、锐意创新,主动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这些措施不仅能激励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更多的人加入到科技创新实践当中。
此外,为进一步解决创新人才的后顾之优,高等院校还应努力满足创新人才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使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本科生,即便是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也可以在本专业教授的推荐下,凭借其创新成果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源于:科技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为其后期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哈尔滨工程大学为此专门设立了个性化保研制度,专门服务于学习成绩未达到保研标准,但县有较强科研潜力的优秀学生,每年有70多名创新人才获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这项制度的建立让那些想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但是又担心过多地参加这些活动会影响专业学习和学业的学生解除了后顾之忧。

三、高等院校要为创新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高等院校要培养出杰出的创新人才,除了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方针和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之外,还必须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条件,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创新服务。
一方面,高等院校要从硬件方面改善创新人才的服务条件。高校要加强资金投入,改善教学条件。高校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最重要的场所就是实验室,学校要尽可能地对学生开放所有实验室,真正做到“使实验室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实验室和教学中心内,学校应为学生免费提供包括器具、材料、电脑等在内的全套科技创新所需设备,并配备专门的老师负责对学生科技创新进行指导,让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另一方面,高校要努力为学生创建开放包容的自由学术氛围。学校应建立学生自主考试制度、自主选课制度、自主选专业制度以及自主选择导师制度等,鼓励学生个性发展,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高校要适度扩大教师的自主权,支持和鼓励教师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推广成功经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摒弃传统的说教式理论灌输的方法,采用更受大学生欢迎的案例教学等先进教法,用鲜活的案例让学生自发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要教会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创新的科学方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