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主观能动性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

更新时间:2024-03-18 点赞:30163 浏览:1348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其对学生自主参与程度、学习兴趣以及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着更高的要求。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力度的日益加深,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学生,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角色扮演的转变均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传统教育在认识与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层面有了更新的发展。从初中体育教学来看,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逐渐融入其中,学生无论是对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均有了较新的认识,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氛围得到了明显改善。下面笔者结合初中体育教学实践活动,谈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一、主观能动性

所谓“主观能动性”,一般又被称之为“自学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最初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其内涵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能力”。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意识存在于人类头脑之中,并且可以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而这种意识的萌生以及在日后发展过程之中对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初中学生与上一教育阶段学生相比,无论是从其身体发展,还是心理发展来看,均有了较大的进步。尤其是心理的快速发展,使得其对于世界的认识与前一教育阶段时有了较大差别。需要注意的是,意识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不能够直接使意识作用于外界客观事物,但是,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即却能够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焕发出强大的力量。作为初中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能够积极的对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探索,进而更好的促进初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二、主观能动性发挥遇到的突出问题

(一)学生发展需要与主观能动性发挥之间的矛盾问题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学习,笔者认为伴随着初中学生身心的快速发展,初中学生开始逐渐认识并探索其兴趣点与社会发展新需要之间的关系。而初中体育教师则应当努力推动学生的这种探索进程。进而直接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程学习对于其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当学生认识到体育课堂教学对其重要性,则会给予较大关注,进而提升其体育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也可以看到。初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不再是像小学阶段在学习过程之中,模仿大于思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再满足于兴趣。而是更为理性的看待体育学习与其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这直接促成了初中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之中。但是,由于外界条件的种种局限,学位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例如,学校体育设施、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之中的部分规则等等,直接导致了学生发展需要与主观能动性发挥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

(二)主观能动性与体育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

主观能动性与体育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直接影响到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众所周知,主观能动性直接指导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虽然,我们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与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相比有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不同学生个体兴趣爱好之间的差异性,使得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面临着“众口难调”的困境。而这种现状将直接影响到无论教育者,还是学生在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之中均面临着主观能动性与体育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

三、主观能动性的提升途径

(一)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学生发展需要直接催生了其情感上产生了较为良好的内部驱动力。作为初中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体育教学活动之中,要能够通过诸多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例如,通过网络对于当前初中学生的调查研究成果;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等等。同时,在教师引导下的,对于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深入思考,尤其是与学生发展需要紧密相关的体育课堂教学则更好的促志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升。

(二)丰富学生体育经验

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学生在接受体育教学之前所积累的体育经验,并非完全科学,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之中,能够积极地丰富学生的体育经验,促进其正确体育经验的发展,对于那些学生既得的,关于体育知识与技能,则应当“即时施教”。同时,通过不断的丰富发展学生的体育经验,使其对于错误的体育知识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这样才能够更好促进学生体育经验的科学性,进而使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得到更大地提升。

(三)基础与特色相结合

针对学生主观能动性与体育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可以走“基础+特色”相结合的初中体育教学路线,进而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所谓“基础+特色”是指根据新课程改革对于我国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要求,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地区实际、学校实际所进行的“基础+特色”体育知识的综合体。让学生在“基础+特色”教学过程之中,逐渐认识到体育学习对其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认识到体育意识普通高校的学生在逻辑思维、观察、想象、记忆等方面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明白体育对增强体质的科学依据和作用,以及体育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他们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增强了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在教学上将产生良性的循环。
参考文献:
冯志明.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实现路径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5) : 3 42 .
刘淑红.浅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N].廊坊日报,2007.
[3]刘东.初中体育教学B型模式授课的应用[J].中国学校体育,2010(2):26-2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