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爱心农村小学爱心教育“五个利用”

更新时间:2024-02-15 点赞:9533 浏览:3595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结合多年来进行爱心教育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在农村小学进行爱心教育要做到“五个利用”。

一、利用文本教材,让学生体会如何去爱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和凭借,有关知识的、情感的、文化的内容都立体地蕴含在课文中。课文中的情感,学生更容易接受,容易受感染。如,我们学过的课文《第一次抱母亲》,这种情感在不经意间就帮了我的学生和他的母亲。三年级的时候,班里转来一名学生,这个孩子聪明活泼,数学成绩比较好,但就是比较自私,做事情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如何去同别人相处。
有一天早上,我刚上完第一节语文课回到办公室,他的妈妈已经在办公室等了,见到我就说:“老师,晓宁还没有吃饭呢?我来给他送饭了。”接着,妈妈的眼泪就流下来了,她跟我说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早上孩子起床晚了,就怪自己的奶奶,妈妈看不惯,就说了孩子几句,结果母子二人吵了起来,母亲生气了,就打了儿子,结果儿子还手了,拽了母亲的头发。看到母亲伤心的泪水,我说:“你先别着急,他毕竟还是孩子,咱们好好谈谈。”我让学生把他叫了来,问他:“为什么跟妈妈动手。”他说:“我妈妈总打我,人家的孩子犯错误,都是教育,而她总是打我。她整天不回来,回来就打我。”原来孩子的母亲在济南承包工程,常年在外,为了顾及自己的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从小就让孩子的奶奶照顾孩子,孩子有许多毛病,妈妈看不惯就打孩子。我问他:“那你妈妈有优点吗?你给她找十条优点吧!”孩子想了想说:“第一条:爱花钱。第二条:爱打人。”很明显,孩子带着不满的情绪。母亲则再三强调,自己花钱出去吃饭,是为了应酬。我心里一惊,看来母子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通过交谈,我终于明白:他们母子之间缺少沟通,母亲对儿子只有物质的满足,精神的交流太少。所以母亲的应酬,孩子不理解。母亲的辛苦,孩子也不理解。孩子在这种环境中长大,也不知道母亲对自己的爱,更不知道回报自己的母亲。这对母子因为在一起的时间少,都只看到了对方的缺点。接着,我让孩子谈一下自己在生病时母亲是怎么做的?孩子低下了头,不再是不屑一顾的表情。然后告诉孩子:母亲也非常不容易,要学会去体谅母亲。同时也告诉母亲:尽量和孩子多沟通,讲道理,而不是使用暴力。孩子和母亲都表示能够接受。
最后,我让孩子在母亲面前读了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第一次抱母亲》,当孩子读到“母亲曾经无数次的抱过我们,但是我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的时候,母亲的眼角就流出了泪水。”孩子也流泪了,我说:“拥抱一下你的母亲吧!”母亲和孩子拥抱在了一起,我相信,此时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
让孩子学会爱,让孩子回报爱,有时候就在一瞬间,就因为一篇课文。

二、利用节日资源,让孩子学会回报父母、长辈和教师

在“三八”妇女节前夕,我们学了课文《花瓣飘香》。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小姑娘的母亲生病了,而自己又是一个不能回家的军人,小女孩为了让母亲高兴,采了一片月季花的花瓣来让母亲高兴。学生都能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于是我趁热打铁,星期天正好是“三八”妇女节,我就让学生帮妈妈做一件事情,洗一次脚或者是做一次家务,并给妈妈写几句感谢的话。顺其自然,作业也就成了一篇日记,学生的日记写得很感人,有很多同学选择了给妈妈洗脚,都能体会到妈妈的辛苦。
此外,借助父母的生日以及母亲节、父亲节、老人节等教育孩子,回报父母。每一个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的生日,但是很多孩子并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更不会有任何的表示。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节日资源让孩子学会去给父母做一些事情,去向老人表达一份爱心。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教师的使命光荣,工作艰辛,尊师重教何时都不为过。每逢教师节,我都会引导孩子通过给教师唱一首歌、自制一张贺卡、倒一杯水、致一声问候、写几句话、讲述自己最喜爱的老师等多种方式,表达对教师的尊敬之情、感恩之心。学生的一声问候,包含了孩子对教师的尊敬和感怀,其本源是教师“爱”的付出、“情”的润泽。

三、利用社会资源,让孩子学会回报社会

作为班主任教师,我要求孩子们不光是热爱自己的父母、老师,也要热爱社会。我注重利用社会资源,让孩子学会回报社会。如,利用学习党勇的先进事迹,让他们感受:回报社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一个快乐的人必须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再如,电视连续剧《暖春》播出后,它朴实的美感动了很多人。我让孩子们观看,并组织了一次班会,谈观后感,使他们认识到:爱是人类的精髓,爱具有伟大的感召力,爱是一种最宝贵的情感!人应该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让孩子学会去爱,让孩子学会回报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愿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爱心的孩子。

四、利用主题征文活动,让孩子畅谈感恩之情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从小不爱父母、不敬长辈的人,长大后很难“爱祖国,爱人民”;对父母、长辈不孝,即使再有才华、再有本事,也会在人们的心目中大打折扣。
我在全班定期开展(每学期2次)以“感恩”、“孝道”和“友爱”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每次活动,评选表彰若干篇优秀文章,在班内讲评赏析、张贴宣传,并积极向报刊推荐发表。主题征文活动,要求同学们切身体验、善于观察、真实表达,有感而发,不做无病。同学们在征文中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对父母、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感激之情,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利用师生自身资源,让孩子学有榜样

作为一名教师,应尽到为人师表的责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教师来说更显重要。我是一名中年教师,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生活中肩负的担子很重,尤其是父母都已步入老年,需要更多的关照。回到家中,我便和妻儿一起把孝心献给父母,抽时间多和父母聊聊天,嘘寒问暖,尽力把父母照顾得细致入微,让父母幸福地度过晚年。在学校,我又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努力做敬业爱岗的表率,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对学生一视同仁,把无私的爱献给可爱的孩子们;对有困难的同事和学生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捐助钱物虽然不多,但却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由此,我得到了街坊邻居、同事学生们的好评,为孩子们树立了爱的榜样。对孩子来说,空洞的说教和可望不可即的远大教育目标都是难以见效的,教师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教育规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注重“身教”是育人的重要法宝。
我校有一名源于:本科论文www.618jyw.com
四年级的学生患有重病,她的家庭本就比较贫穷,父亲是残疾人,全家仅靠母亲务农维持生活。为了治病,不到一个月就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父母为此愁苦不堪。“一人有难,八方支援”,得知情况后,我在班里发起了一场献爱心募捐活动,这一活动迅速得到校长支持,范围扩大到全校,结果募捐到师生捐款共计6300多元,并得到了一名学生家长所在医院的特殊关照,为她的治疗减免了部分费用。这一次献爱心活动使广大学生明白了“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社会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教育的本真是“爱”,是教孩子学会做人。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长辈的关爱,理应成为感恩教育的起点。懂得爱和感恩,不仅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之道,更是做人的境界。让我们的孩子在爱心教育中茁壮成长!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