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内涵运动教育方式内涵、优势及启迪

更新时间:2024-03-26 点赞:4654 浏览:12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高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但种种研究表明,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状况一直令人担忧,这充分说明现行的体育课程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传统教学模式在课程中日益显示出其不足,人才培养目标已逐渐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脱节,这就决定了体育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首先,体育课程改革是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与锻炼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体育课程应该体现乐、新、恒的要求,乐即愉快、轻松、主动地学习;新即有新意、创造性;恒即经常地、持久地锻炼。体育教学活动要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体育修身养性的特殊作用并加以拓展,培养出合格的新时期社会需要的人才。其次,体育课程改革是更新体育教育理念的需要。体育课程改革是一项涉及人的培养目标发展的新的教学思想观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体育课程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它不仅仅是无目的的操场运动,更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体育不仅能给我们带来强健的体格,而且还能改善人的心理健康,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西方学校体育界近年摘自:毕业论文范文格式www.618jyw.com
推崇的运动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社会适应性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等诸多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其效果显著,或许能为我国进行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照和借鉴。

一、运动教育模式的内涵

运动教育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体育教育家西登托普(Siedentop)提出的一种类似于培养运动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体育教学模式。运动教育模式以来自于游戏理论的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教师以教学单元为形式进行教学,一个单元3~7个课时,同时结合伙伴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使运动更加适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最终使学生成为有运动能力的、有运动教养和热情的运动者[3]。

1.运动教育模式下所有的学生都参加活动

运动教育将体育课、课外活动和校际运动结合起来,学生会在扮演各种参与学习和比赛的角色过程中全面体验和学习运动,且没有淘汰赛,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让所有的学生参与。

2.在全程活动中要求变换学生的角色

运动教育模式中包括有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记分员、训练员、管理员、宣传员以及记时员、统计员、捡球员、发令员、识别员以及保健员,甚至是宣传员、舞蹈指导、编曲、道具员等其他角色。还可以根据许多有趣的事情来添加角色,使比赛变得更复杂,并且让学生在各个角色之间轮换。

3.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适当参与

明确学校体育的教育目的不是要求学生成为运动员,因此通过降低竞技运动的要求和难度,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让学生具有综合学习能力。对比赛和其他活动进行改动,比如:使比赛得分变得更加容易;减缓球或物体移动的速度;减小运动队的规模,增加积极参与练习的机会;在同一比赛中,采用等级赛,产生难度不同的等级比赛等。这样可以使学生相应的技能水平和已获得的运动经验得以合适的发展。通过修改比赛使得更多的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比赛中来,使比赛适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这样学生就能够成功地参与到比赛或活动中去。
经过20多年的反复实践和不断完善,运动教育模式已成为比较成熟而深受西方学校体育界推崇的体育教学模式,并已在新西兰、澳洲等发达国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推广[4]。运动教育模式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社会适应性以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上有着独特的作用。

二、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比较分析

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较,存在许多不同之处。

1.理论依据不同

运动教育模式的理论依据是游戏理论,强调以人为本,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凯洛夫教育理论和凯利舍夫的特殊认知过程,强调运动技能的掌握。

2.教学目标不同

运动教育模式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有运动能力的、有运动教养的和有热情的运动者[5],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体质的增强。

3.学习方式不同

运动教育模式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探索、合作等方式的主动学习;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则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实行的是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接受灌输式教学。

4.实施要求不同

运动教育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指导的能力和场地器材要求较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教学任务的完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对教师的水平有很高要求。

5.学生角色不同

运动教育模式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决策者,教师通过引导、辅导和教育活动,帮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发现和相互交流等自主学习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以运动负荷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来安排教学,教师控制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处于从属和被动地位。

6.评价不同

运动教育注意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参与态度评价,突出过程评价;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则是采用终结性评价,评价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程度,更注重智力因素的评价[6]。

7.成效不同

运动教育模式注重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运动教育模式以运动季、较长时间的课程设计,学生能获得较多的技术学习时间、全面的战略战术的体会,并且通过比赛,裁判、记录的经验积累,能提高对比赛的欣赏、分析能力,对学生的运动特长培养和体育文化素养提高优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三、运动教育模式的优势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需求。而我国体育教育模式研究刚刚起步,因此,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教育模式思想,将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运动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当代比较成熟而深受西方发达国家推崇的一种体育教学模式,它的核心目标与我国现行的体育课程目标有很大的相通性。运动教育模式自身的优势如下:

1.忽略运动基础的差异

运动教育模式下,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加,注重的是学生在扮演各种参与学习和比赛的角色过程中获得全面体验和学习,以期达到学校体育的全员教育目的。这比传统体育教学中统一化的教学与标准更具合理性和人性化。

2.符合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

运动教育模式明确学校体育的教育目的不是要求学生成为运动员,因此对设计的比赛进行降低要求的修改,即使在同一比赛中,也采用等级赛的方式,产生难度不同的等级比赛,以增加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练习的机会。

3.注重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

在运动教育模式中,学生不但是运动者,而且还要学习一个或多个分组学习中需要的角色,学生通过在扮演角色中学习技术、作出决定,学习运动的习俗,履行职责,增进基本的经验,也就是说,在运动教育模式中,学生可以有广泛的运动经验,这可以使他们学习到各种运动知识,对全部运动文化有充分的理解和深刻的欣赏。

4.灵活多变,切合实际

运动教学模式首先设计运动教育赛季,在一个赛季中有三种时日:学习和练习日、练习和比赛日、比赛日。这种模式就比较灵活,可以随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目标。

四、运动教育模式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运动教育模式符合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运动教育模式的基本教育思想和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相符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运动中去,不断提高运动技术,在合作中学会担负责任,在多重角色扮演中体会不同定位,从而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运动教育模式的具体目标有: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让学生参与适合自身水平的运动,体适能得到改善;学生学会共同计划和管理运动;使学生在团队中体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欣赏体育项目;培养学生做出理性决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并运用裁判和运动训练的知识;养成锻炼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这些目标和我国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目标非常契合。
运动教育模式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当前我国体育课程体系已进入全面实施的阶段。改革最终都要靠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课程内容要适应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积极推进课程改革,首先要求师生要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具有时代精神的体育观念。而教育改革的实践表明,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有赖于与实践过程的互动。在体育教育中观察可以发现奇怪的现象: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原因是学生认为体育课单调、枯燥,缺乏娱乐性。有的学生精力充沛,在完成学业之后还有很多空余时间,也想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运动,但实际上体育锻炼的效果不好,原因是没有好的组织和形式。而基于游行理论的运动教育模式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将身体素质锻炼融入到游戏和竞赛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运用团队小组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的同时,加强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承受失败的能力,培养终身体育锻炼能力,这些能力是我国在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
运动教育模式的课程理念和教育思想与当今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有许多相通之处[7]。它的精髓部分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体育课程改革有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大跨度大单元教学,运动教育的教学单元叫一个运动季,时间跨度比较长,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运动技能。
运动参与目标的多元化,运动教育模式中,学生交替扮演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角色,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不同的运动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性。
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融入社会的能力,运动教育模式中所包括的竞争、合作、交往、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等都在无形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运动教育模式提供了可操作的模式,我国体育课程的目标包括这几个方面: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与运动教育模式的最终目标一致。
运动教育模式下的人文培养,运动教育模式注重学生人文方面的培养,在教学中设计了很多庆祝和奖励活动,对学生的体育文化意识有很大的作用。
运动教育模式下的教学评价,运动教育模式可以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通过对学生不同阶段、不同角色的学习情况进行真实详尽的记录,掌握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科学的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
运动教育模式是一种成熟的、具有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研究性、合作性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教师提高课堂的管理效率,是一种有详细理论依据和具体实践步骤的、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的新式教学方法,能为我国进行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照和借鉴。
引进和实施运动教育模式时要充分理解运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和模式特征,掌握教学特点,再结合自身具体的教学条件特点,在微观层次的教学过程中调整结构及各项教学活动的程序、时间分配,注意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敬业精神,同时集思广益,开展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的研究。
参考文献
于文谦.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动向.体育学刊,2002(9).
杨青萍.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体育学刊,1999(4).
[3] DarylSiedentop.Sport education:Quality PE through positivesport experiences.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1994.
[4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618jyw.com
] DarylSiedentop.Sport education:a retrospective.JournalofTeaching in PhysicalEducation,2002,(21).
[5] Daryl Siedent op.Spor t educat io n: qualit y PE t hrough positive sport Experiences.Champaign,IL:H um an K inetics,1994.
[6] 杨军,刘林星,尹向阳,林启勇.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比较.滨州学院学报,2009,25(3).
[7] 陈雁飞.运动教育模式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体育学刊,2005(12).
(责任编辑 王 颖)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