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课堂教学如何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7446 浏览:2423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社会越来越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学生在学校学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和能力,为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与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现在提出的有效教学就是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教学改革。有效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程度和效果,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益,为学生就业提供知识储备,为学生的终生教育奠定基础。本文就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从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字:有效教学;教学理念;任务驱动式;分组教学
中职学校的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是为了毕业后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他们在学校里学的每一样知识都是为了将来的就业,以及更好地满足岗位的要求。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从生产、生活、劳动等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数学模型,与生产劳动、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以就业为导向”的理论前提下,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何谓“有效教学”呢?其核心就是教学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笔者认为至少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由传统的重教轻学转向以学论教,这是现代教学观的核心。而数学的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完成知识的迁移,由原有知识提炼解决新问题,不是简单地将教师的、课本的知识体系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认知出发、探索,形成自己的元认知。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更新教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变教学课堂的控制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的学习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展开的。要想源于:大学生论文网www.618jyw.com
促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就要向课堂要效益,向45分钟拿成绩,决战课堂,抓住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力求使学生能获得更大的进步及发展。

1.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以促进学生的更好发展。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控制者,而不是一个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应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下足功夫,改变过去的讲授式,即教师在前面讲解例题——学生照葫芦画瓢做练习——教师点评练习并总结,教学效益低下。为了能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学生总有证明自己的愿望,就会努力克服这些困难。解决不了时也对这个任务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带着疑惑与教师进行探讨、进行交流,教师以一个学习的合作者的身份介入,而不是领导者或权威者,学生觉得得到了尊重,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更加想学习数学。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体会了学习数学、探讨数学的乐趣,有一种成就感。并且在探索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还会发现等差数列其它的一些性质如:
这种任务驱动式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同时应注意所给任务的梯度,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如果任务太简单,使大部分学生一看就会做,那么这个任务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学生只需回忆一下原有的知识结构,就可以轻松解答,无法起到探究的作用,更不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如果任务太难,没有梯度,尽管涵盖了本章节的大部分知识内容,但是学生觉得任务太难,自己有一种无力感,觉得就像跑马拉松一样困难,无从下手。即使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了任务,也是很累,学生也会觉得并没有学到什么知识,学习效果差、效率不高。
如果将一节课的任务分成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有一个任务要学生完成,这个小任务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学生在探索完成这个小任务的同时取得的收获也最大,进而完成下一个任务,最终提高了自己,也学会了知识和技能。

2. 适度的课堂教学容量,有利学生的发展。

“有效教学”就是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即学生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发展与提高。 “有效教学”主要看学生学了多少,接受了多少,而不是教师教了多少。
比如学习“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这部分内容时,它共有三种方法解答,分别为“一般式”“交点式”及“顶点式”这三种表达形式,课本中这些作为一课时的内容进行讲解。然而,对于我校中职学生而言,用一个课时来完成对三种解析式的学习,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学得模棱两可,既没学透任何一种方法,又不知这三种方法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会简便运算。表面看起来这一节课学了三种求解析式的方法,教学效率挺高,但是学生并没有掌握多少知识,教学效益反而低下。
笔者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将内容分为三个课时授课,每个课时处理一种解题方法,这时每个课时虽然容量看似变少了,但是内容加深了,学生易吃透知识,这样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出三种解题方法的区别和联系,了解不同方法的使用条件。学生对多知识掌握的能力加强了,再处理类似的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解决。提高了自身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认为自己有能力去学习及学好新的知识。

3.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有助学生提高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在任务驱动下,让每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为此,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各小组人数应差不多,保持在4-6人即可。
② 每一个小组都应有学习基础好的学生,也应该有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共同进步。
③ 分配任务时,应对一个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分配明确的任务,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事情可做。任务明确,每一个学生都在努力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这一过程必然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在巡视时,重点关注学习处于中下等的学生,那么这么一来,学生会比以前有更大程度的提高,学习能力有了大大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体现出来。

4. 将教师的思维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

有一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在黑板上分析了例题,讲解了思路,再留几道类似的练习题给学生,就是将自己的思维还给学生。其实,学生此时只是单纯的模仿例题,并非真正懂得解题思路及解题方法。
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2007年10月25日上午在广州四中听了黄晓茹老师的《探索规律》这一节公开课,本人对于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体会。
比如问题2:某装修公司装修,用黑白两种颜色的正六边形地砖,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成若干个图案:
如果用第n个图案,要准备白色的正六边形地砖 块。
黄老师让每一个小组都给全班同学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考过程与解决方案。学生解决的方案有4n+2,有6n-(2n-2),还有2(2n+1),……。每一组学生讲解思路的过程,其实就是还原教师的思维。这里黄老师将波利亚的解题思想渗透在自己的教学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波利亚的解题思想对于解决问题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在教学中渗透此种思想,就是将教师的思维还给学生,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解题。

5. 其它方面也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有其它课堂专题问题,学生学习策略的训练,引导学生对学习的正确归因,以及引导学生学会发丝自己的解题过程、思考过程。此外,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应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常常问自己:“这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这节课是否有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传授这些知识”,经常这样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在作用于自己的教学,会使教学效益迅速提高。

三、综合、客观评价学生,促进有效教学

评价的基础是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效、科学的教学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校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是平时表现占3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40%。这样对学生情感、态度、观察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等等都有评价。这种评价更关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态度等。从而客观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鼓励学生学习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作者单位:广东省增城市东方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陆一平.在教学中开展“分层递进差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1999,(6).
张述勇.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10).
[3]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协作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0,(10).
责任编辑 赖俊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