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课程对中职学校财经管理类课程教学革新

更新时间:2024-04-10 点赞:5203 浏览:137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国家级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目前正在全国各地遴选出来的中职学校中推进,目的就是要改变旧的传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培养出满足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本文结合学校的“国示”建设工作,从财经管理类专业入手,分析现行课程的特点及存在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财经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总体安排,中职学校国家级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工作正在全国各地遴选出来的中职学校中推进。在推进过程中,由于改革理念的不同、专业的不同、课程的不同、客观环境的不同,也遇到许多问题和阻力。有观点认为,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工科类专业比较适用,但对财经管理类专业则存在很大难度。那么,工学结合在财经管理类专业中究竟如何实现?笔者认为,结合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历史、现状、客观环境和改革要求,从学校的主动性和可控性出发,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加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一、财经管理类专业现行课程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1)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完整,但缺乏工作过程设计,无法体现职业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在知识传授型的教学体系中,许多财经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材都按照知识传授的基本要求,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都是内容较为丰富完整的好读物,但缺乏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无法体现职业岗位的特点和要求。
(2)理论与实训分离,没有做到一体化。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财经管理类课程的实训难以保证,大多仍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之以适当的案例分析,即使建立了实训室,在教学设计上仍是理论与实训分开进行,一般都是先理论后实训,难以做到一体化。
(3)教师主宰一切,学生处于永远被动的地位,主观能动性没有调动起来。由于传统的习惯,教学过程完全是由教师掌控的,大多数情况下实行“满堂灌”,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学评价多以教师讲的好不好为标准,极少以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为标准。学生永远在被动中接受,久而久之,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热情消失殆尽。

二、制约财经管理类专业课程改革的影响因素分析

财经管理类专业的课改问题绝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但为什么进展缓慢呢?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

1.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严重束缚教师的思想。

目前从事职业教育的大部分财经管理类专业教师,无论是毕业于综合性大学还是师范院校,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毕业,所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是根深蒂固的。毕业于师范院校的稍好一些,接受了比较系统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但也不完全适用于职业教育。因此,教师非常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考试也是强调知识点的掌握,常常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2.实践能力的不足严重制约教师的改变。

大部分财经管理类专业教师都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中职学校的,本身就缺乏职业历练,教会计的没做过会计,教营销的没搞源于:论文提纲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过营销,教电子商务的没开过网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避重就轻,尽量发挥自己“讲”的特长,不断回避自己“做”的死穴。

3.学校的制度缺失使教师安于现状。

学校的现行制度鼓励教师多上课,课时量和收益密切相关。虽说强调教学质量,但面对学生睡倒一片的窘状,质量考核流于形式。教师大多将原因简单地归咎于学生,却很少反省自己在教学理念、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不思改革,不思进取。改革的付出是巨大的,在学校没有制度要求和硬性规定的情况下,大多数人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安于现状!如果学校没有做好顶层设计,没有先进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没有明确课改的要求,没有要求每一个人都进行课改,其结果必然是不改!

三、解决财经管理类专业课程改革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1.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职教思想。

面对国内外职业教育日新月异发展变化,我们不能再囿于传统,安于现状。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对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思想的学习,使自己能够突破传统,以全新的角度重新思考我们的教育教学,重新构建我们的教育教学思想,并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形成特色。在职业教育领域,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是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在此基础上,戴士弘教授的《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和姜大源教授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及教学实施》都比较系统的总结了国内职业教育改革先驱们的探索和实践,并上升为理论,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可以帮助和引导广大教师学习和树立现代职教理念,为教育教学改革奠定思想基础。

2.强化职业实践,提高职业技能。

财经管理类专业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变传统课程的“知识目标”为“能力目标”,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本身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从事某种教师以外的职业的能力。由于我们的教师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教师以外的职业历练,因此,必须强化职业实践,提高职业技能。可以通过寒暑假企业实践和参加省青年教师企业实践计划等形式来提高职业技能。只有通过系统的职业实践,才能对行业、企业有真正的了解,对相关职业岗位(岗位群)有切身的体会,对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有清晰的定位,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能力目标”。一旦明确了“能力目标”,才会为实现“能力目标”而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采用先进的教学法(如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

3.以课堂为抓手,做好课程的单元设计和整体设计。

专业课程改革必须以课堂为抓手,认真贯彻执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层层推进,以求实效。课程单元是指时间上紧密联系的一次课(一般是两节课),在单元设计上,要避免“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讲授为主,由概念引入,以逻辑推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要突出能力目标,强化任务训练,以学生为主体。课程的整体设计就是在单元设计的基础上,对一门课程所作的系统设计。首先,要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确定课程的整体目标,特别是能力目标;其次,以职业活动(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内容改造,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课堂活动极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第三,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做好教学情境设计,选择几个贯穿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主要载体,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些单项项目;第四,做好教学过程一体化设计,使知识、理论、能力训练和实践尽可能一体化进行;第

五、根据“能力考核”的要求,做好课程考核设计。

4.加强教师职业教育能力的培训和测评,追求课程改革的整体效果。

在示范校的建设过程中,学校都意识加强骨干队伍建设,依靠骨干队伍开展工作。但是,如何将少数骨干的带头努力变成全校教师的自觉行动,这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仅仅是少数骨干在努力,也许应对示范校验收没有问题,但学校绝不可能取得改革与发展的整体效果。因此,必须让全体教师行动起来。借鉴一些高职学院的成功经验,必须开展全员的教师职业教育能力的培训和测评。学校要成立教师职业教育能力的培训和测评机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将自己的任教课程进行重新的单元设计和整体设计,同时讲解自己的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和答辩,并由学校组织的专家评委逐一测评验收。当每一位教师都通过测评验收之后,课程改革的整体效果才会产生,“国示”建设的根本目才能达到。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
参考文献: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及教学实施(讲座课件),2012.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