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看不赏析《九十九度中》,看不一样结论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6744 浏览:2154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小说《九十九度中》是林徽因小说中最负盛名的一篇。小说运用极具现代风格的写作手法,描写了华氏九十九度高温的一天中北平城内各阶层人民生活的片段。文章通过对小说中现代创作手法的分析,洞察故事背后作者不为人了解的另一面,以期为读者理解小说、理解作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九十九度中》 人生横断面 蒙太奇 意识流 林徽因
引言
小说《九十九度中》是林徽因女士小说创作中最负盛名的一篇,于1934年发表于《学文》的创刊号上。小说截取了华氏九十九度高温的一天中北平城内各阶层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描写了新旧社会交替的特定历史时期中的百态人生。被认为是最富有现代性的一篇小说。小说中,作者通过运用“人生横断面”的对照手法、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和意识流式的描写,理智冷静地将生活的众生相摊于阳光之下,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底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本文将从以上几种写作手法的运用上对《九十九度中》进行分析,以求为读者品读小说、理解作者提供一种新思路。

一、人生横断面的对照手法

作为京派小说的范本,李健吾曾这样评价《九十九度中》:“只有这一篇,最富有现代性;惟其这里包含着一种独特的看法,把人生看作一根合抱不来的木料,《九十九度中》正是一个人生的横断面。”小说在张府寿宴的情节中,穿插描写了在华氏九十九度高温的一天之中,有人在欢乐,有人在失恋,有人在庆寿,有人在成亲,有人在死亡。他们愚昧、无知、麻木,在世风日下的都市生活中迷失自己,把握不住自己的命运。作者通过对普通人城市生活的描绘,展示了现代人生活的错厄和怪诞。一天之内,随着场景的转换,各色人物悉数登场:
饭店的挑夫肩上各挑着有“美丰楼”字号的大圆篓,走在一条被太阳晒得滚烫的马路上;张宅里,为庆祝老太太的七十大寿,“簇新的喜棚支出瓦檐丈余尺高,两旁红喜字玻璃方窗由胡同的东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仆役们忙里忙外,张罗着喜宴;喜燕堂内,屈从父母之命的新娘阿淑正在机械地举行着婚礼,“一鞠躬,一鞠躬地和幸福作别”;机关职员老卢、老孟和摩登少年逸九在点心铺里边聊边吃,同时还专注着眼前两个情人模样的男女;打着油纸伞的刘太太,端坐在洋车上去参加张府的寿宴,要车夫猛冲猛闯以显威风,因为她的“老爷”是局长;得到赏钱的挑夫因为渴得难受,买了冰凉的酸梅汤,回去后中暑发病,因得不到救治而数小时毙命;高级西医丁大夫置中暑穷车夫的生命于不顾,依然喝酒打牌;卢二爷的车夫杨三因为十四吊钱的债务与欠他钱的王康扭打在一起,被巡警弹压后双双入狱……
所有人都在这个炎炎夏日里忙着自己的事情,貌似人物、事件的简单罗列,实则对生活横断面的真实截取。通过对生活横断面的描写,作者在这篇不足1.5万字的小说中,将7个部分,大约15个情节的片段连接在一起,将社会各个阶层的芸芸众生相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中,不仅可以看出作者鲜明的是非观和道德感及对城市底层人民的同情之心,而且可以显示作者积极的入世精神和人生态度。通过截取生活的横断面进行对比,使各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横断面的对照手法是《九十九度中》现代性最突出的表现。

二、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在电影制作中,蒙太奇是指将摄像机拍摄下来的镜头,按照生活逻辑、推理顺序、作者的观点倾向及美学原则连接起来的手段。虽然小说不同于电影,但在《九十九度中摘自:论文查重站www.618jyw.com
》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将电影的手法大胆地运用到小说创作中。整篇小说的叙事角度转换得极为自然流畅。作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同一个事件进行多重描述,呈现出整个事件的各个侧面,就像摄像机变换角度,以便全方位地展现某一事物一样,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多重性的画面。
小说开头写到挑夫在炎热的夏天吃力地赶路,只用简短的几句一带而过。作者将更多的笔墨用在他如何发病死去的描述上。而有关他索要酒钱和他发病的原因则是在描述另一事件时点到即止。虽然对同一人物形象的描写并不集中,但作品中这种镜头似的场景转换,同样使人物形象饱满充实。在整个作品中,这种叙事方式几乎贯穿始终,片断之间的转换没有任何过渡,整个故事就像一幅幅生动画面的连续展现,场景和人生片断的相互对照和切换自然流畅,丝毫没有突兀的感觉。蒙太奇的表现手法使整个小说的环境、气氛和人物全部有机联系在一起。

三、意识流的运用

“意识流”一词来源于心理学。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家詹姆斯创造出意识流(stream of consicousness)这个词,用来表示意识的流动特性。1918年梅·辛克莱评论英国陶罗赛·瑞恰生的小说《旅程》时引入文学界。林徽因早年曾游学伦敦,自然受到西方文学创作的影响。在她的作品中呈现出中西合璧的完美写作技巧。
小说《九十九度中》,作者在对阿淑在喜燕堂的婚礼的描写中,大胆运用了意识流的手法。阿淑因喜燕堂外车夫杨三和王康的吵闹而使其意识脱离婚礼的现实氛围,流向她不幸婚姻前的种种。“昨晚上她哭,她妈也哭……她焦心的不是在公婆妯娌间的委曲求全。这几年对婚姻问题谁都讨论得热闹,她就不懂那些讨论的道理遇到实际怎么就不发生关系。她这结婚的实际,并没有因为她多留心报纸上,新文学上所讨论的婚姻问题,家庭问题,恋爱问题而减少了问题……理论和实际似乎永不发生关系;理论说婚姻得怎样又怎样,今天的阿淑都不记得那么多了。实际呢,只要她点一次头,让一个陌生的,异姓的,异性的人坐在家里,乃至于她身边,吃一顿饭的手续,父亲和母亲这两三年——竟许已是五六年——来的难题便突然地,在他们是觉得极文明地解决了”。作者在这里给我们展现的不是婚礼的场景,而是新娘阿淑的心理过程和潜意识活动。小说在描写逸九时,也用了大量笔墨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都是意识流手法的运用。

四、《九十九度中》的意义

《九十九度中》实际向我们呈现了四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故事:两喜两悲。两件喜事是张老太太的寿宴和阿淑的婚礼。这两个女性的形象代表了当时女性的生存状况,是中国女性命运的缩影,同时也揭示出“五四”运动以来革新思潮和女性解放的实际状况。不难看出,喜庆的场面掩饰不了灵魂的寂寞与精神的悲哀。两个悲剧性事件是杨三与王康的殴斗与挑夫的猝死,他们的人生历程突出了城市底层人民卑微的欲求,卑微的满足和卑微的死亡[4]。四个故事交织在一起使上层人物的奢靡浮华与下层人物的困窘难堪形成鲜明的对照,形象地展示了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的现实。

五、另一个林徽因

林徽因作为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先驱,在建筑学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她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而在小说《九十九度中》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林徽因。
由于独特的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从出生到成长,林徽因一直生活在一个相对狭小而又封闭的社会圈子里。她曾说过她是一个生活在“窗子”里的人。外部生活空间的狭小反而让她的内心更加细腻和敏感。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她耳闻目睹了城市下层人民的贫困生活时,深深被这些朴实的劳动者所打动。在小说《九十九度中》中,林徽因以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窗子”外面的人的关注和同情。在她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侧面:有钱有势的人家为祝寿兴师动众,挥金如土;贫穷位卑的挑夫中暑身亡竟无钱买口棺材;老爷太太们坐在人力车上横冲直撞,浮想联翩;车夫们在滚烫的马路上汗流浃背,疲于奔命……寒暑表中的水银一直过到九十九度的黑线上,人生的热闹已过了极点,世态的不公也到达了极点。林徽因向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世态的炎凉,更是自己性情的真实流露。
结语
在小说《九十九度中》中,林徽因运用多种现代派的表现手法以其独具一格的表现形式,以小见大,向我们讲述了华氏九十九度高温的一天中北平城内一组各个阶层日常生活的镜源于:论文发表网www.618jyw.com
头。作者用她犀利的笔锋,以一个知识分子的道德良知如实地描述了自己看到的社会不公现象,表达了对弱者的关注和同情。透过她的小说,我们看到了林徽因“作为知识女性和学者的睿智,以及对时代和社会生存状况理性的思考,使小说自然流露出一定的社会批评性和思想倾向性”。[3]
参考文献:
李健吾.九十九度中——林徽因女士作[A].刘小沁.窗子内外忆徽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林徽因.九十九度中[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0.
[3]龚慧枫.从诗歌小说试论林徽因作品的文化内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174-175.
[4]王志萍.林徽因《九十九度中》的结构及意义[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1):61-63.
[5]余红梅.林徽因小说《九十九度中》的现代性论析[J].皖西学院学报,2005(1):96-9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