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瑰丽让素质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迸发瑰丽色彩

更新时间:2024-04-11 点赞:15071 浏览:6058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两种教育模式在观念和实践上的差别构成了一对矛盾。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的教育,而应试教育强调的是单一地传授知识,培养应对考试的能力。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手段,有着本质的区别。本文就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以避免重蹈应试教育覆辙作一些思考。
高中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素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高中语文教学应当顺应当前语文教育教学的潮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注重人文教育,全面发展素质,这充分体现出当前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精神和时代特征。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时期,传统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基础教育的高中语文教育,必须面对现实,进行重大改革。那么,怎样在课程标准引领下,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本文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作了以下一些思考。

一、强调“双基”,促进学生语文科学素养的养成

语文中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简单来说就是“语言逻辑”和“读写听说”,但课程改革以来,很多教师往往讳言“双基”,似乎一说“双基”就是“传统”,就是守旧,至少也是不那么时髦。与此相匹配的是讳言“训练”,似乎一谈训练就违背了“生本”,就是教师中心论了。其实,语文教学的“双基”是中国现代语文教学的伴生物。必须承认,“五四”运动推广白话和白话文是十分成功的。现在的华人世界里,都使用白话交流,而不再是“之乎者也”源于:毕业论文致谢信www.618jyw.com
了,国人学习文化的门槛就此降低,大众文化得以普及。而如今的语文课却不像语文课,实际上根子就在淡化“双基”;淡化“双基”必然不像语文课,而像表演,像游戏,像娱乐活动,可以像一切不是语文的东西。难道不是这样吗?
由此,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科学素养,强调“双基”教学,在任何时候都是必须的。但在实践过程中有两个观念需要更新:(1)强调语文“双基”教学,不只是为了高考需要,还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未能升学,参加祖国建设和作为一个现代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初步的语文科学素养;同时课程标准提出的“进一步学习”也不单指“高考”,还包括在实际工作需要时,以中学语文知识为基础,对语文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如自学或业余进修等。(2)课程标准在提出要重视“双基”教学的要求之后,紧接着就强调语文“双基”教学必须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想方设法使学生了解语文知识的重要应用。实质上中学是基础教育,是“不定向”教育,它的根本宗旨就是使学生掌握较为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的素质基础。

二、拓展课程,开辟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的天地

“应试教育”最大弊端就是课程设置单一,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密切接轨高考指挥棒,使得教学视野囿于封闭、狭隘之中,忽视学生的个性特长与终身发展,最终导致所培养的人才畸形发展,而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一生发展与终身发展,构建大语文教学,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发展,使培养的人才多样化、多层次。
虽然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但不是唯一的渠道,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效益,依据课程标准,为学生的一生成长创设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保证必要的时空。同时,还有必要积极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选修,搭建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平台,诸如参观、讲座、调查、实践等,促使课堂内外教育教学活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的完美融合,拓宽学生运用语文的天地,多方面、多渠道地开发学生潜能。其实,学生的语文能力,归根结底是听、说、读、写的能力,无论培养听说能力还是读写能力,都必须以一定的内容为基础,否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褚堂乡屈庄村李庄组村民李国喜,2012年1月17日,在去上夜班的途中因勇救痴呆儿落水者而英勇牺牲,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一次辩论课上,我设计题目让学生展开辩论,正题是“李国喜救痴呆儿值得”,反题是“李国喜救痴呆儿不值得”。正反两方各执一词,唇舌剑,争得面红耳赤。我肯定了两方在辩论方面的长处,统一分析了问题的视角,学生深深地认识到,李国喜的生命换痴呆儿的生命看起来确实“不合算”,而实际上,李国喜的精神正浇灌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之花,其意义和价值远远超过了生命本身。像这样的训练,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能给他们思考人生,思考社会的机会。

三、学会审美,激荡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动力

教育的宗旨,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在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点,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意义深远。“马无夜草不肥”,语文中虽有丰富的美学资源,但对于卷帙浩繁的文学作品而言,那毕竟是沧海一粟。因为中学阶段是学生的人格与理想形成的奠基时期,教师需要以课文为例子,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交给文学鉴赏的方法,然后放手让他们到文学世界的原野上纵横驰骋,去体会深邃的智慧,无私的心灵,坚贞的爱情,忠诚的友谊,忘我的劳动,艰巨的斗争,壮烈的献身,从中启迪思想,陶冶品格,并进行美的联想与创造。
当然,高三必须面对高考,不可能有较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因此,我在高一高二阶段就采取了这样的原则:保证课外阅读。一是以课文为核心向四面辐射,学了《祝福》要求看《彷徨》,学了《欧也妮·葛朗台》要求接触《人间喜剧》;二是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览室,一学期交一本厚厚的读书札记;三是一星期设一节自由阅读课,一个月设一节文学鉴赏与创作课。同时,我还将诗歌和音乐引入语文教学,使学生欣赏到语言的意境美、节奏美,培养了学生人文修养。为了促进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我不断鼓励学生多动笔,记下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有时可能是课堂上讨论过的一个话题,有时可能是对所看过的作品的体会、评论;有时可能是对一次集体活动或任务完成的记录等。题材、体裁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写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等,可以是诗歌、散文、短剧、故事等不同形式,让学生八仙过海。另外,如何客观地评价学生也非常重要,否则难以脱离应试教育的桎梏。看一个学生,不能只看他的学习成绩,还要看他的学习态度;不仅要看他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要看他的学习方法;不仅要看他的学习方法,而且更要看他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努力防止“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刻板印象”等认知偏差的干扰。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