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函数求函数最值常见策略要求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26066 浏览:11915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95-3089(2013)17-0-02
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是高中数学基本问题之一,也是考试的热点和难点之一。遗憾的是教材中仅有少量求定义域的例题、习题,而求值域或最值的例题、习题则是少得屈指可数。原因可能是求函数的值域往往需要综合用到众多的知识内容,技巧性强,有很高的难度,因此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的方法需要我们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步强化。本文谈一些求函数值域的常见方法,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一、直接法
适用类型:从自变量的范围出发,推出的取值范围。
例1:求函数的值域。
解:因为,所以,
所以函数的值域为。
二、配方法
适用类型:二次函数及能通过换元法等转化为二次函数的题型。
例2:求函数的值域。
解:本题中含有二次函数可利用配方摘自:毕业论文选题www.618jyw.com
法求解,为便于计算不妨设:配方得:利用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得,从而得出:。
说明:在求解值域(最值)时,遇到分式.根式.对数式等类型时要注意函数本身定义域的限制,本题为:。

三、判别式法

适用类型:分子.分母中含有二次项的函数类型,此函数经过变形后可以化为的形式,再利用判别式加以判断。
例3:求函数的值域。
解:由于本题的分子、分母均为关于x的二次形式,因此可以考虑使用判别式法,将原函数变形为:整理得:当时,上式可以看成关于的二次方程,该方程的范围应该满足即此时方程有实根即△,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在前面限定而结果却出现:我们是该舍还是留呢?
注意:判别式法解出值域后一定要将端点值(本题是)代回方程检验。
将分别代入检验得不符合方程,所以。

四、分离常数法

适用类型:分子、分母是一次函数得有理函数,可用分离常数法,此类问题一般也可以利用反函数法。
例4:求函数的值域。
解:因为,
所以,所以,
所以函数的值域为。
五、换元法
适用类型:即运用代数或三角代换,将所给函数化成值域容易确定的另一函数,从而求得原函数的值域。形如y=ax+b±(a、b、c、d均为常数,且a≠0)的函数常用此法求解。
例5:求函数y=2x+的值域。
解:令t=(t≥0),则x=,因为y=-t+t+1=-(t-)+,所以,求得函数值域为(-∞,]。
而对于含的结构的函数,可利用三角代换,令x=,∈[0,],或令x=,∈[-,]。
例6:求函数y=+的值域。
解:由于定义域为{x|-1≤x≤1},可设x=,-≤t≤,
则原函数化为y=,y=sin(t+),因为-≤t≤所以-≤t+≤,-≤sin(t+)≤1,求得函数的值域为[-1,]。

六、数形结合法

适用类型:函数本身可和其几何意义相联系的函数类型.
例7:求函数的值域.
解:看到该函数的形式,我们可联想到直线中已知两点求直线的斜率的公式,将原函数视为定点(2,3)到动点的斜率,又知动点满足单位圆的方程,从而问题就转化为求点(2,3)到单位圆
连线的斜率问题,作出图形观察易得的最值在直线
和圆上点的连线和圆相切时取得,从而解得:

七、反函数法

适用类型:分子.分母只含有一次项的函数(即有理分式一次型),也可用于其它易反解出自变量的函数类型,形如y=(a≠0)的函数的值域,均可使用反函数法。
例8:求函数y=(x≥-4)的值域。
解:由原式解出x,得x=,因为x≥-4,所以≥-4,即≥0,求得值域为(-∞,1)∪[,+∞)。
八、单调性法
适用类型:就是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其值域,先确定函数在定义域(或某个定义域的子集)上的单调性,再求出值域。
例9:求函数的值域。
解:,,∴都是增函数,故是减函数,因此当时,,又∵,∴。
九、求导数法
适用类型:当一个函数在其定义域上可导时,可以利用求导数法求定义域。先对函数求导,求出函数的最值,再确定函数的单调性,进而求出值域。
例10:求函数在定义域[0,2]上的值域。
解:=,令=0,化简为+=0.解得=-2(舍去),=1。当0≤x0,单调增加;当1十、利用均值不等式法
适用类型:就是利用a+b≥2(a,b>0)求函数的值域。使用均值不等式时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即(1)a,b均为正数;(2)a+b或ab为定值;(3)当且仅当a=b时取“=”。这三个条件十分重要,任何一个不满足都不可以用均值不等式法。
例11:求函数y=的值域。
解:由于y==≤=
所以,0

一、有界性法

适用类型:一般用于三角函数型,即利用等。
例1

2、求函数的最大值。

解:根据二倍角余弦公式化简得
总之,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多样,很多题目解题方法不唯一。关键是要正确选用合适的求值域的方法,根据函数的结构,特点以及类型等选择合适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变通,才能找到简便巧妙的方法。
参考文献
高考总复习资料《名师伴你行》.
高考总复习资料《师说》.
[3]高考总复习资料《课堂新坐标》.
[4]高中数学课本第一册(上).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