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感重视语感培养提高语文素质

更新时间:2024-01-09 点赞:5990 浏览:2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实践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淀语文知识,提高字词的感受力;强调诵读,增强整体感知力;加强言语实践,提高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感培养 语言实践 语文素质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得以改进,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课堂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最为突出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在与大家分享。

一、积淀语文知识,提高字词感受力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是表达思想、传达感情的重要手段。学生要想具备语言的基本功,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做铺垫,需要有一定的基本技能做支撑。此外,有些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也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但是对语言的感受力尚不够敏锐。对学生语言感受力的培养,也就是语感的培养,也需要从字词积累入手。
字词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学生不仅可以从语文课本、字典和词典中进行积累,还可以从大量的阅读中进行积累。语言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流动可变的。要表达一个思想,传达一种感情,可能会有多种形式。而不同的形式,也可以表达相同的思想和感情。说话、写文章往往具有个人的倾向,需要我们认真体会,体会其中真正的韵味,这就需要长期的语文知识的积淀。没有积淀,就不会有感受力。例如,李清照《醉花阴》中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句话,一个“瘦”字写出了深秋时节多愁善感、独守空闺的妇人怀念亲人、孤独寂寞的情思。这种情思是读者品读、体会出来的,而不是字典能够查到的。如果我们没有对诗句的感受能力,没有深厚的知识积淀,是无法感悟出来这种情思的。再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出现的九个名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九个事物就是九个意象,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感情,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诗人长期漂泊在外的那种惆怅之情。如果没有长期阅读经验的积累,仅靠词典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就很难品读出诗人的这种感情。由此可见,阅读的内容越丰富,知识的积累就越丰厚,对所描写事物的感触就越深刻,分析问题也就越透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积累,培养学生对字词的感受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

二、强调诵读,增强整体感知力

学生获得语感的途径很多,但主要是在语文课堂上,因此,教师必须以相应的教学形式加以保证,以有效的方法进行培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知,读在理解文意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比如,整篇的文章教师可以去范读,带领学生去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对于重点段落,教师要带领学生去细心品读;对于重要的字词,要引导学生细心推敲,从而感受语言的魅力,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与感情。如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写的是20年前父亲在火车站送“我”的情景。如果是一般的作者,可能选用通俗朴实的题目,如《回忆我的父亲》,如果是为了增加凄切的情感,可以选用《送别》之类的标题,但作者却抓住父亲送别时为自己买橘子的细节,拟定了《背影》这个标题,让人无限联想,回味无穷。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利用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揣摩,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如在读到描写父亲去买橘子的文字时,教师可点拨说:“‘蹒跚’可见步履的不便,从月台下去所以用‘探’,‘攀’和‘缩’可以想象爬的困难。”通过抓重点词句的品读训练,既可以让学生明白语意,也可以让学生悟到语言的情味,从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通过诵读,学生沉浸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之中,深深地为父爱所感动。而且,新编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初中学生课外阅读量要到400万字以上,这更加说明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三、加强言语实践,提高表达能力

语言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触语言材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这些语言材料。义务阶段的语言教学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它以感性为主,这种感性又是与学生的阅读实践密切相关,由学生对言语对象的直接感受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618jyw.com
积淀而成。所以,语文教学重在学生的感悟,而不是教师的讲解。语文教学的活动是学生读写听说的实践,是学生通过诸如诵读、演讲、作文等活动获得良好的语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文质兼美的文章,让学生去诵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妙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优美的语段,让学生反复诵读,然后模仿,不仅要求学生模仿句式,还要写出思想感情。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一些言语专项练习,增强学生言语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渐写出好的句子、好的段落,甚至是情真意切的文章。
总之,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公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中,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它包括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靠学生的课堂训练以及学生的语文实践。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强化学生的语感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适应社会的发展,获得更好的发展。
(责编 张翼翔)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