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恰当运用恰当技术能力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20416 浏览:866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有效性是指管理者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术能力,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将各种资源整合起来而使管理活动的结果基本或者全部达到预期的效果的一种评判概念。拟从宏观掌控的技术能力、沟通协调的技术能力和“诊断治疗”的技术能力三个方面来论述班级管理者如何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教育;管理;有效性
班级在学校管理层级中,既是组织教学的基本单位,又是学校施加教育影响、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阵地,其重要性可想而知。班级管理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成败。所以,要想提升学校管理的整体素质,必先重视班级管理;重视班级管理,必然要重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有效的班级管理活动是一个具有协同性质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带班的所有老师都要参与进来,与班主任同心同德,共同努力,促成“1+1>2”的效果最优化模式。要实现这种良好的预期,教师须掌握以下必备的技术能力:

一、宏观掌控的技术能力

宏观掌控的技术能力,指的是班级管理者要具有宏观的视野,要有在整体上考虑和从大局上把握的能力。在处理具体的管理问题时,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和其他有关联的事情联系起来,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管理。这种能力是在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敏锐的察觉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

1.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

“人贵有自知之明。”作为一个教育管理者,教师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不仅要熟悉、掌握学生的秉性脾气,而且首要的是对自己在承担管理工作时的自身情况要有个深入明确的评估和认识。教师只有真正了解了自己的优点,找出了自己的不足,才能够从宏观上全面地整合各种资源,比如:正确地制订教学计划、选取教育策略、组织学生来推行计划等。如果这种能力有欠缺,教师就会因为自身准备不足、对学生情况不了解或者对与工作相关联的各种资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产生工作性的阻滞,不仅不能在微观上利用好资源,更不要说在宏观上掌控了。这种结果必然导致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陷入困境,班级管理的有效性也就不能体现了。

2.敏锐的察觉能力

班级管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就是面对的群体性格多元化,情绪多变化,不确定的因素太多。这样的情形就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要有敏锐的察觉能力,通过学生在学习生活上表现出来的一些细枝末节,见微而知著,将积极的一面加以正确地引导,使之在班级内部蔚然成风;对于问题,要善于因势利导,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这一点来说,敏锐的察觉能力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由此可见,正确的自我评估、认知和敏锐的察觉能力是教师实现班级管理有效性的基础性条件,同时也是提升宏观掌控能力的前提。

二、沟通协调的技术能力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管理工作中,没有沟通协调,就没有管理,更遑论管理的有效性了。在实践中,如果管理者没有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或者是这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不但管理成本要增加,而且管理工作也会陷入混乱的局面;如果管理者掌握了这种技术能力,使管理者的设想和策略能得到管理对象的理解和执行,最终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沟通和协调不单单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技术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教师沟通协调能力的强弱,要由是否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衡量:

1.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下去、提高管理有效性的先决条件。在这里,沟通是双向的,即教师?圳信息?圳学生,教师要把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同时还要和学生多交流,从学生的话语和行为中,捕捉有效的信息,为下一步的管理措施做好准备。教师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必须把沟通放在管理的首位,否则,不管教学管理工作设想是如何的完美,策略是如何的无懈可击,学生得不到教师发出的有效信息,也就无从反馈教师所想要的信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沟通出现了盲区,管理的有效性就成了空谈。如果在实践中出现了这个情况,教师事后还是有补救的,就是要做好协调,利用空余时间深入贴近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心里想些什么,嘴里想说什么,然后与他们促膝谈心,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他们感到教师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从而消除他们对教师的戒备心理,解除心理上的隔阂,这样,他们才会讲真话、诉衷情,遇到问题时才会及时向教师反馈。如果能做到“教师在,学生能做好,教师不在,学生照样能做好”,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教师教学管理的有效性是很高的。

2.良好的教师—家长关系

家长对子女在校学习生活的评论,往往从所在班级管理者的管理效果开始,因为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变化和思想品质的提升,家长的感觉是最明显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家长的评价认可程度,特别是对教育管理效果的评价,无论对教育的管理者来说,还是对学校来说,影响都很大。同时,对家长做好回访工作,也能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到学生真实的心理和想法。从以上两点来看,教师若想提高管理效果的有效性,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沟通和协调的技术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掌握的,必须是教师在和学生、学生家长良性沟通的基础上,收集大量的信息,经过缜密地思考、慎重地选择之后逐步熟练起来的。掌握了这种技术能力后,在管理的过程中,肯定会消除很多不利因素,从而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三、“诊断治疗”的技术能力

这里说的“诊断治疗”的技术能力和中医治疗中的“四诊法”有点相似。它指的是教师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在特定的情境中寻求最佳反应的能力,也就是分析问题、探究缘由、找出对策的能力。假如说宏观掌控技术能力和具体的操作技术能力是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的先决条件的话,那么,对班级管理特定事务的“诊断治疗”技术能力则是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对于这方面的论述,笔者在我校班级中选取了三个案例,用图表法来解释:
从上表三个案例中,A班和C班的教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并没有做好“诊断”的工作,因而在“治疗”的时候,就出现了误诊的现象。而B班的教师在处理学生打架这一比较严重的事情时,很好地运用了“诊断治疗”的技术能力,做了“分析、探究、寻应”的工作,从而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不仅消灭了学生之间的隔阂,而且提高了自己的威信,实现了管理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所需具备的三项能力中,宏观掌控的技术能力是有效性的前提,沟通和协调的技术能力是有效性的保障,“诊断治疗”的技术能力则是有效性的关键。因此,教师若要切实搞好班级管理、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上述三方面的能力不可偏颇。
(作者单位 广东省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觉民中学)摘自:毕业论文摘要范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