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模在习题中建模,理解“共同进化”概念

更新时间:2024-02-22 点赞:5178 浏览:1298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高中生物学的习题课中,借题尝试建构“概念模型”,不仅利于加深学生对生物学概念和生物学规律的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动脑与动手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习题;建模;概念模型;共同进化
在高中的生物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经常被教师们广泛应用。通常用到的“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等。
笔者在一次高三复习的习题课中,借题指导并且引导学生建模,即构建了习题中提供的科学家的实验“用肉汤培养细菌的快速进化过程”中细菌进化的“概念模型”,这一模型,不仅帮助学生归纳出了细菌进化的一般规律,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使实验变得“实在”,还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共同进化”概念进行了深刻的理解。
构建生物学模型,不仅能使学生的知识发生“正迁移”,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用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逻辑性与科学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材回放:共同进化

“共同进化”是吉林省高中生物现行人教版必修2教材中新增加的一个概念。见教材124页定义,“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这一概念,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二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变。
教材中对这两方面,尤其是对第二方面解释的不多。另外,在教参中也没有补充。
如果在教学中只是把教材中这段文字呈现学生,可以想象而知,学生会是很难理解的。这无疑给教师的课堂教学会带来了一定的难处,使得《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这一教学目标是很难实现的。

二、在习题中建模,理解“共同进化”概念

1.习题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了细菌的快速进化过程。人们发现,用肉汤培养假单胞杆菌,如果肉汤保持不动,不久后,在肉汤的不同部位,如表面、底部或其他部位,细菌的形态发生了如下图所示的变化,出现一定数量的变异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这个实验说明了细菌在不同的小环境中发生了进化
B.细菌的生命周期短,繁殖速度快,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化
C.用静止的肉汤培养FS细菌,其菌落形状将趋于一致
D.用不断摇动的肉汤培养细菌,不会出现FS细菌和WS细菌
2.解析:(答案:C。)由题干信息可知,最初的种群在保持不动的肉汤表面繁殖,不久后,有一部分在肉汤底部繁殖可能向厌氧方向进化,所以这个实验说明了细菌在不同的小环境中发生了进化,A正确;细菌繁殖周期短,繁殖速度快,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化,B正确;用静止的肉汤培养FS细菌,该细菌也有可能向不同方向进化,如进化成WS细菌,其菌落形状将趋于不一致,C错误;用不断摇动的肉汤,细菌生活的环境没有差异,就不会出现FS细菌和WS细菌,D正确。
3.理解:为此,笔者引导学生在习题解析的基础上,把科学家的实验“用肉汤培养细菌的快速进化过程”尝试用“表格”对其描述如下:
之后,师生一起细心观察表格发现,绘制的表格和简洁的文字一同构建了“‘共同进化’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的解释
模型”。
这一构建与观察结果令师生无比惊喜。这样,引导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的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知识,以“细菌的快速进化实验”概念模型为例,对教材中“共同进化”概念的内涵可进行如下演绎说明:
“共同进化”概念,不仅包括“不同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即“由(肉汤的表面)最初的光滑形态的种群→(与容器接触的肉汤的表面)折皱形态的WS细菌→(容器底部)绒毛形态的FS细菌”这一方向进化;同时,也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变化”,这得从代谢类型的异化作用是否需要氧气方面看,即“由(肉汤的表面)需氧→(与容器接触的肉汤的表面)兼性厌氧→(容器底部)厌氧”这一方向进化。
构建的“共同进化”这一概念模型,有力地揭示了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不断地与它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逐渐在新陈代谢的方式上形成了不同的类型。
从而,利于指导并且引导学生进一步回归、深化和领悟教材中的文字内容,即124页“例如,地球上原始大气中是没有氧气的,因此,最早出现的生物都是厌氧(进行无氧呼吸)的;最早的光合生物的出现,使得原始大气中有了氧气,这就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师生通过构建模源于:论文网站大全www.618jyw.com
型,对教材中的理论内容与实验现象不仅能理解,更关键的是能“内化”,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已有的知识,这是教学中要达到的目的,即:有利于知识的落实。

三、课后反思

在习题中建模助解题,这是笔者在“传道、授业和解惑”,尤其是“解惑”过程中的一个“发现”。
这一“发现”,不仅构建了“共同进化”概念的解释模型,还使概念教学直观形象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不仅回归教材并且读懂、读透,还超越教材,把本学科前沿成果的资料补充到教学中来;不仅使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方法以及精神,还能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生物科学素养。可谓一举多得。
落实“三维目标”,不仅要重视方法技巧,还要重视过程,即让学生亲身经历、眼见为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作者单位 吉林省吉林市第三中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