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浅谈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21103 浏览:946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平时有幸观摩城区小学老师所上的作文指导、讲评课,最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城区孩子的写作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他们流畅的语言、清晰的思路、娴熟的语言技巧,使我不由得心生佩服。回想起农村小学的作文课上,无论教师怎么启发,大多数学生的思维也始终停留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似乎被一个无形的枷锁困住,拓展不开,课堂气氛更是深闷至极,写出来的作文也始终是老腔老调,毫无新颖可言,更有甚者会把别人的作品原封不动的搬来。老师困惑,学生苦恼,我想众多农村教师也深有同感吧!农村孩子受生活环境、家长教育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写作方面与市内孩子存在一定差距也是无可厚非的,那么我们做为农村教师应该怎样在现有的情况下帮助我们的学生迎头赶上,缩小差距呢?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写作奠定扎实基础。

记得在上四年级上册《迷人的九寨沟》这一课时,和孩子们欣赏了九寨沟那美轮美奂的景色之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游览了九寨沟,那迷人的风景让人流连忘返,谁来说说自己心里的想法?一位同学当时就把手举的老高,似乎胸有成竹,我提问他,他站起来脸憋的通红,张张嘴,一语皆无,好像被什么东西卡住了喉咙。课后我问他上课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他低头说:“老师,你讲的我听懂了,我感受到了九寨沟的美,我很想抒发内心的情感,可是说不出来,我想说的课文中都有。”我明白了,他头脑中语言储备量小,他没找到合适的语言来表明,即使形象历历在目,由于没有语言可用,所以没办法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理解、想像,甚至可以说自己的真实想法都无法如实告诉别人,这是多么不幸啊!那么怎样才能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当他们想要表达时能随手拈来,运用自如呢?
既然农村学生接触受限,我们不妨从读书上打开缺口,使他们在读书中了解大千世界,在读书中汲取精华,更重要的是积累丰富的语言。例如: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把好词佳句记下来,每天课前让学生背诵一小段,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逐渐丰富了。
多读,还需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读的效率,这需要老师在课上及平时的逐步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读一篇文章首先要弄清它说的是什么,要真正弄清文章内容并不容易。首先要理解词句,词句是社会间“约定俗成”的,学生要领会作者的感情,只靠词句遵守“约定俗成”的规范来理解词句是学生的本分,对于某个词,或某个句式,社会间是这样理解,因为学生不熟悉却那样理解了,这就是错误,让学生读每一篇文章必须完全没有这种错误,才算真正了解它的词句。其次,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不那样说,那是不在文章中讲明的,可是学生必须弄明白,所以单从词句的字面去理解一篇文章还不够,必须依据自己和旁人说话,想心思的经验,从词句的背后去理解它,换句话说,理解词句所表明的意思还不够,要进一步理解它为什么这么表明,含蓄在话里的意思都要把它体会出来,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使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知识,充实自己。再就是文章中所运用的修辞方法,表达特点以及写作特点等等,都要使学生有所体会,并领悟这样写的好处,提示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也要借鉴。
学生在会读,并大量阅读后,视野逐渐开阔,知识面越来越宽,在写作时才能把自己的意愿抒发得淋漓尽致。

2.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实际。培养其观察、思考能力,锻炼其思路。

写作来源于生活,农村生活也有多姿摘自:硕士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多彩的一面,教师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去感受春的萌动,夏的奋发,秋的收获,冬的蛰伏,走进现实生活去感受人情冷暖;走进科学,来了解科技的进步,生活的变化万千,这不是很好的写作题材吗?
人的思路不是天生而成的,要通过系统的锻炼。思路要开阔活跃,要细致严密。锻炼就要向着这个目标来,那么如何锻炼学生的思路呢?入手处一在观察,二在思考。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看一样东西不能毛毛草草地看一眼就算数,而要多看,细看,边看边想,一定要看清楚,想明白。比如一条河,我们可以让学生从远处看它的整体,看它的气势,又可以走到近处看它的水质,看看水中的生物,可以从上游往下看,更可以从下游往上看。可以从这条河想到那条河,可以想到河的发源,可以想到河中资源的蕴藏,也可以想到它的过去,现在,将来,如此等等。指导学生不是随便看,也不是胡思乱想,而是认真看,用心想,使这些东西了然于胸中,对事物有一种明晰的印象。博采之后仍需提炼,等到要写了,根据目的,选择哪些写进去,哪些不写;哪些多写,哪些少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心里有数,再一步步写下去。学生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与思考能力,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定的思路,提起笔来也会如同挥毫泼墨般潇洒自如了。

3.激发想象,放飞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思维和想像能力对于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写作来说,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丰富的想像能使他们的作品更新颖,更脱俗。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并使他们既异想天开,又脚踏实地,为写出更新更优的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丰富的想象,首先要培养其思维、想象的独立性,克服大多数学生的从众心理,他们习惯于使自己的想法同大家一致起来,习惯于认同老师、课本的主张,这种心理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做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特见解,不对学生说“不”,取而代之可以说:“你是这样想的”,并鼓励学生搜集资料,查阅资料,为自己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而欢欣鼓舞。
其次要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敏捷、流畅性。针对某一事物能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寻求问题,并能快速找出多种答案的能力。
最后,还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积极起来,活跃起来,能够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平静的水面因投入石子而起涟漪,平静的水面是创新力,活跃的思维和想象力就是石子,只有石子积极活跃,才有微波荡漾的水面。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来看,学生想象世界的丰富程度与学生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他们不仅生活在现实世界里,还生活在想象世界里,那么我要做的就是为他们推波助澜,为他们提供“做梦”的机会和条件。引导他们大胆想象,让思维的火花跳跃起来。

4.鼓励学生多练、多交流。

有了写作的基础语言,有了写作的题材和思路,还具备了活跃的思维和想象,那还等什么呢?只具备了写作条件不去运用,其结果是眼高手低,就好比一个人只懂得了骑自行车的理论而实际不会骑车的人一样,硬上去也是要摔下来的,教师应为学生创造表达的机会,交流的机会,使他们汇集在胸的岩浆迸发出来,幻化为语言文字与他人交流、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各抒己见,寻找乐趣。这种语言的交流要渗透在日常生活里,要练得既纯熟,又准确。
面对农村教育存在的种种困难,作为农村教师的我们更为任重道远。祖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培养出能将我们丰富的祖国语言运用自如,并有所创造的学生是我们不能推卸的责任,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应共同努力,愿我们的孩子在写作能力上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收稿日期:2013-04-0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