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浅谈当前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理由

更新时间:2024-02-22 点赞:9871 浏览:3558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英语它做为中国的第二种语言已经进入我们课堂好多年,它是中学最主要的课程之一。尽管英语教学在农村中学已普遍得到重视,然而,学生的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现象却越来越严重.源于:毕业www.618jyw.com
农村初中学校生源大多来自农村,英语基础不一。在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中,有些学生没有及时跟进,对英语失去学习兴趣,成绩下滑,成为英语学困生。.
因此本文通过总结本人这些年在农村初中教学积累的经验和查阅大量的文献、并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临近的一些学校,了解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现状、提出相应的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对当前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农村初中;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问题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英语学困生大量涌现,尤其是在素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英语学困生的数量更是快速增加。初中生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时期,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处于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阶段。本人走访了几个农村初中学校,其初中生源主要来自周边的农村小学,由于当前地所固有的生活环境、地理位置、文化氛围、经济状况、教师素质、家长文化水平因素的影响,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数量一直有增无减。因而,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尤其是英语成绩,使学困生少之又少,已成为我们当前教育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主要任务。

1.农村中学英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1 社会及家庭对学生的影响。

家庭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少农村学生家庭比较贫困,对学生学习英语必备的学习用具(如复读机或录音机等)不能满足;父母文化水平较低,且他们为了生活常年在外打工,对孩子的学习关心不够;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等,另外,部分地区的学校周边环境较为混乱;社会上流行的“读书无用”论,网吧的出现,以及商品经济的大潮也不断地冲击学校,对学生的思想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

1.2 学生自身的因素。

1.2.1 学力基础差。学力主要指必备的学习基础知识和综合学习能力,包括理解、记忆、思维等能力。由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来自于师资、教学条件相对薄弱的乡村小学,大部分的学生小学阶段根本就没有接触到英语就直接进入初中部分学习,在英语启蒙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造成学力基础不扎实。

1.2.2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1.2.3 不良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倾向。

1.3 教师的因素。

从客观上讲,农村初中的英语师资水平整体上不够高。
1.3.1 教师的责任心和情感因素:部分教师只钟爱、赏识英语基础好的学生,而对基础差的学生漠不关心,他们由于得不到老师关爱失去信心,成绩越来越跟不上。
1.3.2 教师的心理素质: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动怒异常,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学生从对教师的反感转变为讨厌英语学科而不学。
1.3.3 教学方法陈旧、不注重学法指导:部分教师仍沿袭旧的教学方法,一味用灌输、填鸭的方式;学生记单词靠死记硬背,不会运用拼词规则及构词法。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教学缺乏灵性与活力,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此外,班级容量大,教师难以照顾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是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之一。

1.4 教材因素。

现行的英语新教材,起点高、内容较多、任务偏重,衔接坡度大。对于农村学生而言,有的在小学里没有上过外语课,一些学过的也是水过鸭背,升入初中后,一开始就接触到了大量的词汇,无从下手,产生了畏惧心理,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学生迅速向两极分化。

1.5 学校因素。

多数农村初中办学条件差、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教学手段还停留在教师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加录音带的阶段,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

2.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转化的具体措施

2.1 加强自身修养,转变观念

2.

1.1 要转变人才观念,树立人人皆可成材的观念

学困生会拖班级成绩的后腿,因此,常常看到一些老师对学困生不加理睬,甚至有意无意挖苦他们。这严重背离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如果学困生带着不健康的心态步入社会,将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这将是教育者极大的失职。因此,要转变学困生,首先得转变人才观念。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贡献的,都是人才。农村中学的学生,特别是我们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所学知识大部分来源于书本内容,对于生活中数学知识很难理解,因此,大部分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家长多数都是文化水平很低,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儿女,大部分家长外出务工,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存在许多隔代抚养的现象。针对这些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

2.2 引导学因生认识自己,激发其自信心

认识是引导的基础,也是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前提。对学困生不能只在“差”字上打转,要正确认识学生,要对他们的学习习惯、生活环境、成长发展过程等有所了解,搞清“差”的原因。引导是转化的手段,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重要的是引导。为了转化学困生,我们的引导分两方面进行,一是课堂上引导他们从祖国建设的美好前景看到自己的光明前途,从校内历年来英语学困生所取得的成绩得到启发、鼓舞,激发自信心;二是进行个别引导。

2.1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困生的主观能动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顺利、高效展开教学双向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一旦他们和老师有对立情绪,往往对老师所教学科也厌倦。因此,老师应不失时机地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2 平等对待学生,提高批评艺术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对优生和“学困生”的批评有天壤之别。对待优生,他们也真的做到了与人为善,批评的语言婉转动听,循循善诱,讲究方法。而对待“学困生”,就没有那么好的耐心了,批评的语言尖锐刻薄,刺耳难听,更有甚者暴跳如雷,大打出手。让我们静下来想一想,这会有怎样的后果呢,这不但影响了教育的形象。而且还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但不能转化“学困生”,反而激化了矛盾,学生只会消极应付,破罐子破摔。所以说只用批评指责的办法,是难以让学生做到心服口服的,讽刺挖苦,责难体罚,是“征服”不了学生的,有时会造成反抗,使师生积怨越来越深,根本无法再谈什么转化和教育了。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学困生在犯错时,我一般不是立即找来他们进行指责,而是等他们冷静下来。我不是在教室里当着所有人的面进行“批判”大会,而是通过谈话,抱着关爱学生的态度,以帮助和提高学生为目的。特别是自尊心强的孩子。否则往往造成师生对立。
3.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了解了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学习现状问题,探究了减少农村初中学困生困难程度的对策;找出了一条适合薄弱农村初中大面积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为建立更大范围的学困生转化教育机制以及农村初中实施优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学校、家庭、社会对初中学困生教育的重视,有助于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辅导与教育的途径;提高广大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有利于农村初中提高教学质量,为高一级学校、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郭晓英,西北师范大学《天水市初中学困生成因的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库》,2005年
雷雳《初中生心理健康指导手册》2004年7月科学出版社
[3] 魏玉宛《对初中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归因研究》2006年4月
收稿日期:2013-03-2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