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引导学生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激活课堂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数学

更新时间:2023-12-19 点赞:16030 浏览:626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尽可能小的精力,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的既定教学目标。有效的课堂教学,一直是学校和教师不懈的追求。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热点问题。本文笔者就如何激活课堂,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数学,提出了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期盼让数学教学真正做到有效。
关键词:数学 激活课堂 有效学习
长期以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灌输—接受”的方式统领我们的教学,许多教师乐此不疲重复自己的教学,课堂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已被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所代替。但在教学中无效、无用的教学情景创设仍存在,这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质,多讲究教学的策略性和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学生学习场景的灵活创设,让教学实践活动的教育功效得到最大化的张扬。
那么,如何激活课堂,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数学?

一、利用多媒体有效调动,启发学生思维

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应用生动、富有情趣的教育教学画面,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通过自己得到的感官印象,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凸显。例如,在教学“乘除法应用题的对比”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智力特点,设计生活场景,设计了小兔进笼的动画课件,学生根据我给的学习场景和数学信息自编数学应用题。课件场景是漂亮的“绿地家园”图,随着美妙动听的音乐声,伴着教师的娓娓动听的情景描述和肢体语言的演示,每一位学生在愉悦、兴奋、的教学氛围中积极自主地进入到编题的数学活动中,编拟了许多有趣的乘法应用题。这使得学生对乘法有了新认识和感悟,学习兴趣变得更加浓厚起来。

二、认知过渡架设思维桥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学好新知识,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元认知知识到认知知识的合理衔接。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我先让学生回忆已经在前面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想想能否把梯形也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从而顺利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然后,我让学生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公式的生成过程。最后,我归纳引导,借鉴先前推导图形面积公式的方法,得出了圆面积公式。

三、在实践操作中获取知识,生成数学模型

我们面对的学生千差万别,各具特色,在学习上有很大的差异,在课堂上任何一个教育者不可能也很难用一把尺子去要求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知识的内化。有些教学实践活动的安排和设计可能对某些学生是适合的,但对另一些学生却不一定适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或每一个层面的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兴趣、智力优势等方面,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先设计一定的场景和主题图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之下用几个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同时,我出示学习提纲和自主探究目标:(1)每排摆几个,与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2)摆了几排,与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3)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了我设计的教学任务并形成共识。然后,我给学生一个长方形,让学源于:免费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生用自己的办法计算出它的面积。学生自主去以自己的方式验证,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计算公式。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生成知识、思维模型: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我以同样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我让学生把这两个公式呈现出来。这一段教学实践过程是用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实践来感受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知识的生成、知识结论得出的过程,这样的实践操作和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个性将得到培养和发展,每一步都是把学生的思维和潜能的挖掘作为教育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来实现的。

四、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学习热情

首先,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产、科技等实践。因此,联系生活实际可以使抽象的学习内容变得直观、真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循环小数”这一课时,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选择实例。我先出示一个钟表面,转动指针引导学生观察:“时钟是怎样转动的?”然后,我再出示本班的课程表问:“我们班的课程表为什么每星期都可用?”我一边提问一边演示,让学生认识到时钟和课程表是重复使用的。这种直观情景使学生对循环有了深刻印象。
其次,把一些数学知识引入生活实践的真实场景,这样将抽象的知识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既定场景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思维方式。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内化“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我先让学生准备一段绳子和橡皮擦,把橡皮擦拴在绳子的一头,手握另一头甩动,依次让学生通过甩动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在这样有趣的甩动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学习的知识点,理清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而且激发了自身的学习热情。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不断地改进、总结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要用新课程标准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程序,使自己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去进行教学活动,课堂永远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张扬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模型,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让数学教学真正做到有效。
(责编 高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