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素质构建立体式技能培养方式,培养高素质人才

更新时间:2024-04-09 点赞:20579 浏览:8708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介绍了作者在实际教学中,采用构建校内实训、校内实习、校外实习三位一体立体式技能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实践和成效。实践结果证明,这种做法培养了中职学生的熟练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风貌,为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中职;立体式;模式;高素质;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切实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能力。提高中职学生的能力,打造高素质人才,对于机电专业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但在实践中,却遇到了一连串现实摘自:毕业论文格式下载www.618jyw.com
的困难:一是资金投入的瓶颈,机电专业所需的教学设备比较贵,学校不可能把专业涉及到的设备都买回来放在学校里;二是机电设备多种多样,更新快,学校即使买也不会买很多,设备的不足,限制了专业的教学,有些涉及到实际应用的内容,教师只能是虚拟实训,教师讲解,学生在下面理解。但进入中职的学生,恰恰是不适应这种学习的人群,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都是他们的弱项,教学效果不好;三是笔者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的瓶颈,笔者学校处于一个以商贸立镇的区域,虽然涉及机电的企业也很多,但是比较分散,且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一个企业无法一次性容纳大量的学生实习,所以学生大部分时间只能在学校里实训,教学内容与企业脱节比较严重。
如何这个难题,打造高素质人才?笔者所在的机电专业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实施了“校内实训”“校内实习”“校外实习”三位一体立体式技能培养模式,结果表明,这种方式是行之有效的。

一、进行校内实训,巩固学生基础

(一)开展社会调研,改革课程设置。

2010年,机电专业抽调骨干教师对本镇相关企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调研,先后调查了33家企业,收回有效问卷33份,访谈37人。其中大型企业3家,占9%,中小型企业30家,占91%。所调查企业97%是私营企业,其中电气行业4家,钢铁行业24家,家具行业2家,塑料行业2家,其它行业1家。
根据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机电专业改革课程设置,形成六门核心技能课:电工技能、电气安装与排故、可编程控制器与变频器、电子技能、车工技能、钳工技能。

(二)进行小班化实训,保证实训效果。

在中职的技能实训中,演示、示范操作、巡回指导是教师在专业实训培养学生技能的一种重要的手段,示范操作质量对学生获得良好操作技能有重要的作用,它要求讲练结合,步骤清晰,动作准确;而巡回指导要求教师必须穿梭于每个工位之间及时实施个别辅导,以利于学生能准确地摹仿,掌握教师的动作要领,教师对学生具体操作中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地、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解决。但在人数太多的情况下,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个学生看得清楚演示,给每个学生都进行个别辅导,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特别是在技能操作的初始阶段,教师示范完毕,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大量的学生急需辅导。若得不到及时辅导,将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困惑;学生只能自行其事,易养成不良习惯。若增加辅导教师,也难以全面顾及,同时又难以保证课堂示范操作的讲授和示范的一致性,也不便于统一掌握实训情况,不便于统一负责、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取得理想的实训效果,笔者将机电专业的每个班分成三个小组,进行小组轮训,每个实训室不超过20人,学生每周最少两天全天都在实训室中实训。利用技能抽测、考电工中级证等种种措施,检验学生技能水平,以此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实践证明,将班级人数减少至15~20人左右,进行小班化分组轮训,学生技能培养问题将从根本上得以改善,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校内实习,达成校企双赢

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由于场地、设施和当地政策的缘故,直接将企业引入学校,进行“前厂后校”的教学模式有着较大的困难。笔者采用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即利用学校一个实训场室作为生产车间,将企业的一个生产流程引进来。为保证实习的效果,避免实习成为一种简单的为企业打工的附庸,通过与企业的深入沟通,学校成立了一个由企业技术骨干、学校资深专业教师组建的实习管理协调小组,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专业实习。
以与一个生产电子门铃的企业合作为例:
(1)学校先与该企业进行沟通,订立合作意向,明确双方的职责。
(2)企业提供印刷电路板和外壳,从一线生产单位直接调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的技术人员驻校,进行技术指导,并且参与到学校的实训教学,与学校的专业教师一起,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和进行实训校本教材的建设。
(3)学校按照企业的规范进行学生的管理(评分表见表二),并每次安排一个实训小组的学生,为企业完成印刷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安装、焊接、测试及调试,完成整个门铃的组装和包装。
(4)学校每完成一个门铃,从中提取一定的费用作为实习的耗材费以及水、电等费用。
(5)企业定期安排管理层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教育,或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
通过这种“请进来”的形式,实训中通过企业骨干对学生面对面的指导、面对面的讲解示范,实现了“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的实训方式,让企业参与教学改革,实习,进行工学交替,较好的实现了企业与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企业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营造了全新的育人环境,达到了校企双赢。

三、拓展校外实习,适应未来工作

机电专业的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需要在社会的实践中进行知识的更新和理论的深化。但由于学校所在地的企业,无法一次性接收大量的学生实习,如果学生大量在当地进行分散的实习,则会造成管理上很大的麻烦,特别是学生的安全问题,令学校不得不特别谨慎。
为解决学生实习的问题,我校机电专业根据实际,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法。源于:毕业论文理工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