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基础课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群及综合评价系统构建小结

更新时间:2024-04-07 点赞:30928 浏览:13633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对照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中对课程建设考察点的明确要求,高职院校中公共基础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改革往往存在被“边缘化”的现象,在高职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没有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反而成为高职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鸡肋”;要改变这种状况,唯有通过重新认识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寻求多方支持来调整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结构,更新教育理念,寻找内动力;通过构建公共基础课程群及综合评价体系,改革、调整教学内容,力求结合学生实际,寻找与专业的对接点并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彻底改变教学手段陈旧、方法单一的局面;本文探讨了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群及综合评价体系的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设想、措施,科学、客观地认识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及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所能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
关键词: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群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一个了高速发展期,各种新的教育理念、办学模式纷纷出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热火朝天,呈现出一派繁花似锦的局面。然而,在高职教改浪潮中,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甚至存在着“被人遗忘的角落”,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公共基础课程领域。在部分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被边缘化,建设严重滞后,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教学目标达成率低。实际上,高职公共基础课教学已陷入困境之中,严重影响到高职教育的整体质量,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软肋。因此,从现实出发,科学、系统地认识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问题,深刻总结经验教训,探索超越困境的实践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群定位及作用

1.认识的偏差

在部分高职院校,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而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承担学生相关基础知识的培养任务,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就业竞争力的打造貌似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在专业建设任务重、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显然只能“靠边站”。这种对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认识的偏差直接导致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滞后于整体的发展,据不完全调查,在多数高职院校,从机构设置、课程安排、教师队伍建设、科研教改、经费设备投入等方面来看,公共基础课程远远落后于专业课程,有的学校至今没有公共基础课程的专门管理机构,没有相关专题研究过公共基础课程的建设问题,相当多院校的基础学科教师“只出不进”、“只用不培”,年龄严重老化,信息吸收渠道狭窄;部分专业随意削减公共基础课学时,使公共基础课总时数长期处于动态之中。此种状况已严重影响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导致了社会对高职与中职的界定模糊,以及对高职毕业生“上手快,后劲不足”、“眼光高,基础不牢”的负面评价。

2.重新认识,找准定位

高职院校管理层必须意识到问题的严峻程度,认清高职公共基础课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就业竞争力的打造之间的必然关系及其建设具有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基础部课程群(包括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思政、军事、创业、计算机基础、体育等)教学部门,认真反思,认识到高职公共基础课不仅承担着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任务,还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并使其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它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就业竞争力的打造密切相关,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学生的基础知识夯实,基本技能练好,才能为后续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职业道路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学生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不高,身体与心理素质不强,其就业竞争力必受影响;虽然专业调整快,建设任务重,教育资源可适当倾斜,但并不意味着公共基础课程建设不重要、不紧迫, 没有“基础”、何谈“专业”;因此,通过纠正对高职公共基础课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偏差,深入、全面地理解高职公共基础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是积极推进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群建设的前提条件,从而使其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全面能力的开拓、发展潜力的挖掘,为专业课、专业建设服务,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服务。

二、公共基础课程群教学模式、手段及内容改革

1.大学英语、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及举措

1.1考核标准的分层次,多元化

改革的出发点是不再以某一英语考试的通过与否来评估英语学习的成效,不再以唯一的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资格的衡量要素,而是学生在英语学习后真正有所收获,对英语的认同度及英语素质有所提高。英语应用能力B级(PRETCO B)不再作为公共英语教学阶段的唯一目标,也不再是学生毕业时英语水平认定的唯一考核要素,但仍要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参加并努力通过B级考试,并且仍以通过B级作为学生报考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必须条件。新生第一学期B级与水平考试都可报考。
积极与学工部门协商制定具体政策,在学生奖学金评定、助学金发放、各种评奖评优、入党、勤工俭学、毕业生工作推荐等过程中把B级、四六级的通过情况作为考虑要素之一。对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可以制定相应政策,通过优秀英语学习者的榜样示范作用,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对整体英语学习氛围有利,对整体学风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1.2 学分分布、教学内容及课堂模式改革

教学内容是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师生交流的载体与平台。教学内容的选取,摘自:写论文www.618jyw.com
直接关系着课程目标的达成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公共英语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都有质的变化,更注重实用性、趣味性,注重英语课堂氛围的改善,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不“以本为本”,淡化教科书进度要求,而要注重寓教于乐,寓教于潜移默化中;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大胆探索和尝试其他教学法。摘自:本科毕业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