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教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中“柔”性艺术小结

更新时间:2024-01-12 点赞:25018 浏览:1106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刚与柔是一对反义词。波斯的萨迪说过:“过度的严厉会造成恐惧,过分的温和会有失威严。不要严厉得使人憎恶,也不要温和得使人胆大妄为。”
关键词:班级;管理;艺术
刚,是指管理制度上的公正严明,一丝不苟以及态度上的严肃、威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良好的蓬勃向上的集体,必须要有刚性的纪律来约束每个个体。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是实现班级目标的一种科学的管理,也是实现班级管理达到预期效果的保证。
柔,是指情感维度上的宽容大度、以柔克刚以及态度上的温和、亲切。俗话说:“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在班级教育管理中,如果只偏重于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而忽视师生之间的心理互动,对所有现象,所有学生都用非常严厉的态度进行“一刀切”,对所有学生都板着面孔,对学生没有“人情味”,也会直接影响班级管理的成效。
因此,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太刚和太柔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做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教育教学管理才会收到长效。下面浅谈一下“柔”性管理的艺术。

一、退一步,对学生适当降低要求

教师的职业性质再加上现在社会、实庭、学校等各种压力,教师对学生一向是“恨铁不成钢”。多年以来,我国的教育主要以教师的工作对象即学生的成绩为标准对教师进行评价。社会要成绩,学校要成绩,家长要成绩;社会要考核,学校要常规,家长要进步,这就导致教师把逼学生出成绩和行为习惯上的不出错作为唯一的奋斗目标,似乎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优秀,每一个学生都该得满分,每一个学生都应仪态端正、行为得体,但试想,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是不是每个学生都是那种出色的“铁”?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此,对于不能炼成钢的铁,教师不如适当降低要求,把他们打造成优质的铁器不也很好吗?总之,教育教学中应对学生适当降低要求,学生课上不注意听讲,为了将其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教师往往会让其回答问题,可有的同学就是不站起来,原因是不想回答。这时,作为教师应放下自己威严的外包装,丢下课堂上的“清规戒律”,改用“温柔”的方式另行解决:“好吧,你不想回答,就找一位同学替你回答吧。”这样一来,既达到了转移学生注意力的目的,也给学生保留了自尊,又未影响教师情绪,贻误教学进程。
在不涉及原则问题时,学会柔下来,允许学生说“不”。这样做不是姑息放纵,也绝非不讲原则没有规矩,而是对规矩进行适当变通,用另一种方法教育学生,提醒学生,用新的思路解决问题。

二、学会鼓励学生

鼓励可以产生特殊的促进作用,它不仅是对学生现有成绩的肯定,而且可以促发学生的动机,使其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同时,可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其内在潜力,从而使其获得巨大进步。学生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他们并非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是用自我独特的情感方式去认识和理解世界,发展自我。这种客观存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因此,教育必须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目的。对违纪学生进行激励评价,给其以信心,可以促发学生积极的动机,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达到教育者预想的教育效果。对违纪学生进行激励评价需要教师平时善于观察、独具慧眼,善于捕捉怎样写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能及时擦出学生自信的火花。学生如果能够经常从教师的激励中受鼓舞,会坚定其改正错误并回归正确方向的决心。对于后进生,要鼓励其有新的目标,但目标要切合实际,容易实现,不可太遥远,很难实现。教会学生“当与别人比较失去自信时,便与自己比”,这次考10分,便鼓励他下次考20分;这周迟到5次,便鼓励他下周少迟到2次。学生做到了,便想办法表扬学生,这样一来,学生想,其实自己不是无可救药,也还有很大潜力,时间一长,便有了信心和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发挥自身主动性、创造力不是水到渠成的事吗?
参考文献:
曹文明,蔡强.论班级管理的艺术性[K].当代教育论坛,2008(18).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