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示范性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育战略学术

更新时间:2024-01-11 点赞:35647 浏览:16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观念与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聚焦了职业教育界有识之士的眼球。综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未来趋向,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应该坚持专业动态发展的适应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实施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和品牌化战略。
[关键词]专业核心竞争力 差异化战略 专一化战略 品牌化战略
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由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观念与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012年7月,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上发布了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共同调研编著的《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在全国高职教源于:免费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全面质量提升时代。原教育部职成司副处长范唯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的题为《发掘高职学校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专业是高职学校的品牌和灵魂》,将高职学校的竞争力探讨引向了深入,专业竞争力尤其是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由此聚焦了职业教育界有识之士的眼球。

一、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解析

竞争,是存在于生物物种发展过程生物之间的普遍现象,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演进的重要推动力,特别是在人类社会中,强调在两者或两者以上发生的行为中“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跟人争胜”①。竞争力是参与者双方或多方的一种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在激烈的排他性的竞争中,任何组织或个人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取胜。核心竞争力一词源于经济学领域,由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Gary Hamel)提出来的,后广泛运用于企业发展、公司竞争。1990年,普拉哈拉德教授和加里·哈默尔教授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中对核心竞争力的含义作了这样的表述,“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②专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专业独一无二的优势,是“高职院校专业在专业竞争中获取可持续生存和发展优势的核心性能力”③。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归根到底是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较量,在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全面质量提升的时代,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发展应该要由部分专业或特色专业的示范引领转向所有专业的全面质量提升,必须实施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战略。

二、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原则

范唯认为,“在当下,学校设置专业的逻辑起点就是要考虑它的经济、社会需要和产业需要,培养的人也要考虑就业的需要。”④毋庸置疑,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更应该遵从这一逻辑起点,但仅限于此,还远远不够,它更需要在一定的原则下进行动态的逻辑演进。综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未来趋向,我们认为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应该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1.适应性原则。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重要奠基人黄炎培先生说⑤,“职业学校程度和年限,是完全根据社会需要和该科修习上的需要”,不可“拘系统而忽供求。”既然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遵从社会需求的逻辑起点,那么高职院校在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时,就要改变学校一厢情愿的“供给驱动”模式,实行满足客户(学生、家长)和用户(企业)需要的“需求驱动”模式,提升专业的市场竞争的普遍适应性。在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时,一方面应通过突出拓宽专业口径,延伸专业覆盖面,以增强与国家产业政策、区域性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应通过宽阔的课程基础,灵活的课程模块,以增强专业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复合性,使学生形成宽广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的职业素养,从而提升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变化中的适应性。
2.针对性原则。黄炎培先生的“目的论”或许可以给我们以启示,他认为职业教育应达到四个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⑥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与发展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才能实现黄炎培先生所提出的“四个”目的。基于此,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应坚持一分为二地把握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核心能力,尤其是关键核心能力;在课程模块设计方面,应坚持按照行业、产品、岗位特性,有效实现学习领域链接行动领域,突出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课程模块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在校企合作方面,应坚持依托企业,服务行业,有针对性增强专业发展面向某一区域的地缘性和产业化。
3.渗透性原则。黄炎培先生就职业教育的发展曾这样说过,“把教育和实业联为一体,一方安插人才,解决生计;一方即是开发地方产业。”⑦仔细体会黄炎培先生这一观点,可以这样来看待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应坚持渗透性原则:一方面要能够承载校企之间的互动,人、财、物能够有序流动,知识、经验、技能能够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品牌专业(示范性专业、特色专业)或品牌专业群,能够对所在行业有很强的辐射性作用,对企业选择校企合作有很强的影响作用,对非品牌专业产生强烈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双向渗透,互助共赢”局面。

三、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战略

专业核心竞争力,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之间独特的竞争能力。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需要我们做专业人的热情、汗水和智慧,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的战略过程。
1.厘清——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differentiation strategy),是“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来的,指将产品或服务差别化,树立起一些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⑧。就专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而言,就是将专业比作企业、学生比作产品,差异化战略就是通过将专业自身的优势资源与客观环境进行差异于竞争对手的个性化整合,致力于突出自身特质发挥资源配置优势,以不断调整变化,满足市场变化性需求和学生就业及发展空间拓展需求。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建设及其人才培养主要取决于两个维度:一是市场需求维度。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是不能忽视市场性的,市场性恰恰又是一个适者生存的环境。当前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给职业教育提出新期望,我国主要经济阶段对简单劳动力和具有低生产技能的工人、工业者的需求相应减少,而对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各专业必须培养市场需求的人才。二是学生发展需求维度。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是广大青年学生的强烈愿望和需要,他们对高职教育的热情,是基于毕业后能顺利就业的高期望值上的。正是这两个维度,在市场资源配置作用下,专业重复设置、同质化程度比较高。以湖南省会计专业(财务会计或会计电算化)为例,截至2012年12月,湖南省共有67所高职院校,其中47所高职院校开设有会计专业(财务会计或会计电算化)。在这种专业重复设置、同质化程度比较高的情况下,专业要想求得生存、发展空间,必须坚持适应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坚持按照行业、产品、岗位特性,有效实施学习领域链接行动领域,突出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课程模块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核心能力,实施差异化战略。
要实施差异化战略,就必须厘清专业发展思路,分析并整合专业核心竞争要素(见表1),通过专业市场研究与定位来抓住专业发展的不均衡特点,打开差异化着力空间,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应该立足地方实际,找准某一特定行业特点,以服务区域经济、本土企业为导向来开展多元化培养,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实施目标差异化战略;在人才培养流程方面,注重某些代表性企业参与人才方案制订、课堂教学和学生的顶岗实习环节,突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岗位、岗位群特质,实现校企合作办学、订单式培养差异化,学习领域链入行动领域的形式差异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差异化;在资源配置方面,资源的配置应向创造差异和不同的专业和岗位倾斜,在专业建设的不同侧重点上配置资源,尤其找准技能价值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并配置资源;在专业核心课程开发方面寻求与兄弟院校的同类专业的差异化,突出自身特性等。通过这些,找准专业的市场定位,实施培养目标差异化战略、培养流程差异化战略、资源配置差异化战略、课程开发差异化战略,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多方共赢的局面。
2.坚持——专一化战略。专一化战略(focus strategy)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提出的又一竞争战略,是“指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产品线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地区市场。”就专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而言,专一化战略主要是围绕着很好地为某一特殊目标服务这一中心建立的,它所开发推行的每一项专一化方针都要考虑这一中心思想。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专一化能够使专业以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较广阔范围内竞争的对手们。《孙子》说:“备前则后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⑨因此,在这种专业重复设置、同质化程度比较高的情况下,专业要想求得生存、发展空间,必须坚持针对性原则,依托企业,服务行业,有针对性增强专业发展面向某一区域的地缘性和产业化,积极实施差异化战略。
就外部环境而言,专业的动态发展,有两个影响因素比较关键:一个是专业动态发展的地缘性;一个是专业动态发展的产业链融入(见17页表2)。就专业动态发展的地缘性而言,范唯深刻指出,“高等职业学校要想体现出经济性和社会性,学校就要建在有‘气场’的地方,要有人气、企业气、产业气。”⑩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及专业群必须实施围绕着很好地为某一特殊目标服务这一中心建立的专一化战略,以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较广阔范围内竞争的对手们。专一化战略要求必须“练气功、接地气”,形成有很强人气、企业气、产业气的“气场”,突出学校、专业的区域性或社区型特点,所服务的行业面向是当地的支柱性产业,以达到专业培养人才的地缘性很强。就专业动态发展的产业链融入而言,“从国家角度考虑产业布局及重点产业发展的需求……则进一步考虑了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需求……各地按照区域产业发展要求,要着力于专业建设多样化发展与区域重点产业布局相适应、与国家总体产业布局相协调的发展格局。”11不管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型服务业,都要求我们调整现有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服务业大发展的人才支撑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尤其是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必须面向区域经济、当地产业特别是支柱产业,必须突破地域性产业的障碍及其因此而产生的顾虑。在实施专一化战略过程中,可以通过广泛开展订单式培养,开展生产性实训,促进“技能作品”“企业产源于:职称论文www.618jyw.com
品”和“市场商品”的衔接转换,使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动态地融入本土产业链,形成本专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3.攻略——品牌化战略。“品牌”这个词来源于古斯堪的那维亚语brandr,意思是“燃烧”,指生产者燃烧印章烙印到产品,最早在印度吠陀时期(9000~10000年前)被称为“Chyawanprash”,以受人尊敬的哲人Chyawan命名,广泛应用于印度和许多其他国家12。品牌化战略(grade-brand stratagem),是公司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以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的企业经营战略。如果说专业是高职院校的品牌,那么品牌专业就是高职院校的标识。因而就高职院校而言,品牌化战略是高职院校将特色专业或示范性专业作为核心竞争力,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获取社会知名度、美誉度的经营发展战略。
就专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而言,它是专业将品牌的核心价值作为核心竞争力,以获取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满足满足客户(学生、家长)和用户(企业)需要。要想有效地实施专业品牌化战略,必须坚持品牌专业的渗透性原则,通过品牌专业(示范性专业、特色专业)或品牌专业群,对所在行业有很强的辐射性作用,对企业选择校企合作的很强的影响作用,对非品牌专业产生强烈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形成互利共赢局面。实施专业品牌化战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一是专业品牌化决策,从学校主体专业大类或非主体专业大类中选择一定数量的特色专业、示范性专业或优势专业作为品牌专业进行培育。二是拟培育的品牌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三是拟培育的品牌专业的核心价值、核心竞争力支撑点、人才就业岗位及岗位群等的识别界定,以及专业带头人的培育及影响推广,尤其是要引进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名师或行业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四是专业形成品牌后,做好品牌专业的管理规划和品牌专业延伸规划,实施分类渗透性—品牌战略(如图所示),发挥品牌专业在专业群中的辐射作用。推动品牌专业逐步由点到线,并趋向面,实现资源共享。
总之,在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全面质量提升的时代,通过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品牌化战略,将有效地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发展由部分专业或特色专业的示范引领转向所有专业的全面质量提升,最终将有力推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给高等职业教育所提出的新期望”变为实现。
[注释]
①李国炎.新编汉语词典[M].长沙:湖南出版社,1988:1406.
②Prahalad,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5/6):79.
③蒋沁燕.提升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议[J].品牌:理论月刊,2010(11):45.
④⑩范唯.发掘高职学校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和竞争力[N].中国青年报,2012-02-13.
⑤⑥⑦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189,273,151.
⑧Michael.E.Porter.Competitive Strategy[M].New York:Free Press,1998:68.
⑨袁闾琨.中国兵书十大名典:孙子·虚实篇[M].张文才,黄朴民,任力,译注.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50.源于:论文网www.618jyw.com
11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18.
12(美)里斯.品牌的起源[M].寿雯,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