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纽带以情感教育为纽带提高课堂效益

更新时间:2024-03-10 点赞:4120 浏览:9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环节互动、教材资源与学生情感交流等全方位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加入人文、情感的因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从各个角度评价学生,重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可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全面的发展。由于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关键性外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形成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以及有效帮助学生学习的教育教学策略,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才会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益。

一、热爱学生是形成师生融洽情感交流和良好课堂气氛的首要条件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一节好课的关键所在,教师积极的教学热情,真诚爱生的态度和行为可形成师生间融洽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这也是一名优秀教师所应具备的首要条件,充分体现着一名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气氛是通过师生间的相互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群体心理状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优化课堂气氛的重要条件之一。现在的课程内容在删繁就简,不断加强直观性,纯粹的理论性说教也相对比较少了,实践性和操作性逐渐增加。如果教师上课时缺乏足够的热情,讲授平淡无味,缺乏情感的有效投入的话,课堂气氛则会压抑、沉闷,课堂内容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在新课程课堂,教师要具有积极的教学热情和对学生信任的态度,在课堂中创设平等、、宽松的教学气氛,实施开放式教学。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用轻重缓急的语速以及语气语调的起伏变化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交流平台。如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生活中学生关注的话题或者积极地创造各种情境,触动学生心里最关注的生活现象去引导,让孩子们在感情最丰富、最需要发泄的时候表达出自己想说的话。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对课堂环节的处理要接“地气”,让学生能和自己的生活经历、学习所得紧密结合,对自己的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的情感能及时有效地得以宣泄。这样学生的学习活动必然是最真、最纯、最自然的,表达的感情也是最真实最直接的。

二、加强课堂教学环境的情感渲染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保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有意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操作积极性,使其乐学,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反之,学生在恶劣的情境下,学习就缺乏主动性,在教师强迫下被动学习,注意力易涣散,不能聚精会神听讲,从而产生疲劳感,学习感到吃力。为此,教师要用委婉动听的语言,不大声训斥学生,不用强硬的口气命令学生,而是多用商量的语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位置,只有教师可亲可敬,才能强有力地吸引学生,积极有效地影响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老师在与学生互动中态度冷淡,知识浅薄,既不可亲又不可敬,那么学生肯定会对学习失去,并对老师的课堂教学失去兴趣。老师上课时对学生要充满期待和希望、精神饱满、面带微笑、亲切自然,随时注意学生,不可不顾学生的一切而一味地讲课。提问时老师的语言神情要对学生充满希望,鼓励学生。学生回答不正确时,要循循善诱,耐心帮助解决,不可采取处罚、冷嘲热讽等手段对待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影响课堂纪律时,老师要尽量采取暗示的方式,使其自觉地认识错误,不可粗声暴气,当众训斥学生。让学生有话敢说,有疑敢问,要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允许鼓励学生与老师争论,探讨问题。也可利用作业批语传达教师的期待使学生产生热爱老师、热爱学习的情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样,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在教师情感渲染的引领下,可以建立和谐的师生互动课堂,为学生在课堂中的有效学习打下基础。

三、建立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手段

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决定了课堂教学活动为双边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想法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教学,就是让学生参与教师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课堂上出现的某些疑虑和困惑,难以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老师除了用手,耳,目来相传、示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参与外,对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困难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解决摘自: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618jyw.com
,充分显示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调查表明,学生在学习中总是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教授的课程。因此老师不能过份使用权威,而应放低姿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与他们平等相处,建立朋友般的课堂师生关系。例如,在定理性和概念性内容的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己有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围绕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阅读教学时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情感因素的投入,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四、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增强学生良好个性品质和探索精神的基本途径

情感与认识过程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情感总是伴随认识过程而产生的,没有感知和记忆,思维过程就会单调而缺乏情感因素的投入。另一方面情感又是影响认知过程的主要因素,具有推动学生认知过程发展和阻碍学生认知过程发展的双向作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常常带有极大的波动性和情绪性,不能自如有效地用理智支配自己的情感;而且他们的心理品质处在成熟期,自我控制能力有限,无法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保持主动学习的热情,无法有毅力地坚持自主完成自己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有韧性有攻关意识的个性品质也有很大影响。所以,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我们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去。解决学习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和分析问题的系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以课文为载体,为素材,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成份,让学生探究交流理性和人文的因素,感受文本的道德力量和人文魅力,设置背景,创设情境,使静的教学内容以动态的方式,有趣有味有生命感染力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学得有效。课堂上对问题的设计和提问要注意技巧性,注意针对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困生也能和其他学生一起进步与成长,享受老师的关爱与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利用教学模型、教具、幻灯,电器化设备等一系列有效的教学媒介,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感渲染的环境中,在愉快的气氛里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形成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进取的坚定信心。
总之,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每一位教师都要将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在教学中编写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巧妙的前后衔接,以及另辟蹊径的解题技巧等等,都具有很强的情感功能。因此,在教学中只要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的,重视情感性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便能有效地提高数课堂教学质量,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毛乃佳.教育学理论与实践[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周立群等.小学语文教学理念与教学示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教学实践应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薛国芳 甘肃省秦安县陇城初级中学 74161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