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探索小学语文教学要求

更新时间:2024-04-14 点赞:8048 浏览:327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我们对语文陶冶性教学的探讨,就是寻求语文陶冶性的回归,即从汉语文的文化特性和文化功能切入,揭示汉语文教学的陶冶性本质,重启小学语文教学的陶冶功能,大力倡导小学语文源于:论文书写格式www.618jyw.com
学习的过程不仅是语文训练的过程,也是陶冶学生心灵、洗练学生性情与人格,建构学生情感和精神世界的过程。
【关键词】尊重理念整合
小学教育的过程是小学生思想、精神启蒙的过程,是他们在“生活世界”中的精神、情感、志趣、心向、态度、价值的整体人格生长生成的过程。伴随人文渗透的同时,小学生慢慢习得了语言交往的技能和必要的语文知识,提升了作为社会个体所需要的文化精神价值。

1.倡导尊重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这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体现了对教育规律的尊重,更是我们对传统语文教学做了痛苦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但是,倡导自主学习并不能削弱和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的老师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堂课,教师按照自己的“设计”,让学生做主人,做上帝,就若干问题读读念念,说说讲讲,气氛热闹,畅所欲言,纷纷攘攘;而教师则只作为发问者、点名者、旁观者、旁听者,由过去的主人变成陪客,于是,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绝妙好辞中,“一言堂”一下子变为“大放羊”,课堂秩序乱了,学生思维乱了,也不去干涉,甚至出现了错误结论,也要么不过问,要么模棱两可。这种不适时收放,不相机而导,不就错纠偏,不升格而总结的做法,实在是一种忽视教师主导性的倾向。师生之间当然应该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教师的专业地位赋予的一种职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以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前提,如果教师对课堂阅读活动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必然导致课堂的无序和失控,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教师对学生没有渐入佳境的引导和因势而发的促进、指导,学生就不能在较高层面上把握文本,学生的阅读水平将停滞不前。那么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培养人、发展人、提高人的目标也就无从谈起。

2.回归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统一

回归生活,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但综观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这一重要理念并未得到全面真正落实。时下校园流行这样一首打油诗:“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脱离生活的教学方法,使本可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单调、机械;使原本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远离着生活世界。课外阅读可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把课外阅读看成是课内教学的继续与补充,是课内教学引向广阔社会生活的扩展与延伸。网络把全人类的智慧与知识汇集交织在一张庞大的网络之中,形成了一条覆盖全球、四通八达的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库”。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正确地利用网络资源,让网络源源不断地给课堂生活注入“时代的活水”,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突破教材的极限,弥补教材的缺陷,从而构建更加开放的语文学习内容。

3.融入情感、实现语文与情感的整合与交融

小学语文课的阅读教学对于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并且对培养小学生对外部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就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应该转变观念,提高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培养任课教师必备的阅读审美素养,并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制订课外阅读计划,加强对学生阅读内容的指导;通过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果;利用现有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并注重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语文阅读教学取得切实的效果。学习这些作品,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崇高的人格。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采用朗读引发、研读体味、情景再现、情境体验、背景穿插、烘托渲染等教学方法,以情,才能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

4.树立发展性和弹性化的评价观

新课程提出了评价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发现学生特长、展示学生的才华,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正如美国著名学生评价专家斯塔弗宾所言“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 语文新课程的发展性评价思想是站在评价者生命发展的高度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更注重的是分析问题找出原因作出选择激发信心。教师通过有意识地评价学生和自己,逐步形成科学实效的评价机制,主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善课堂设计,提高教学技能,完善教学过程以达到师生的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韩佳亮.对当前课堂“有感情朗读”的再认识[J]. 小学语文教学, 2007(11).
张志清. 语文课的读法浅谈[J]. 现代教学,2008(04).
[3]袁琦. 趣味性识字教学浅见[J]. 新课程(小学), 2010(0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