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7~18岁汉族学生体质与健康动态变化与综合评价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15 点赞:25538 浏览:11097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第一篇1985-2005年中国7~18岁汉族学生体质与健康动态变化研究目的:比较分析1985年至2005年全国7~18岁汉族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动态变化趋势;分析1985年和2005年两个时间段中国汉族学生身高及体重变化特征并与同时期日本学生的身高及体重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其间的变化差距和趋势。为进一步改善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三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抽取1985年至2005年中国7-18岁汉族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数据来自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库。通过文献资料法检索、搜集国内外有关学生体质与健康的研究原理与方法、评价原理与方法、有关学生体质发展趋势、有关学生体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对策措施等文献资料,形成研究综述;利用动态数列统计分析方法比较和分析1985年至2005年中国7-18岁汉族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性能、运动素质和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与日本学生身体形态的差异。计量资料采用均数、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标准差、P25、P75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率、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在推断性统计分析中,计量资料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利用自编SAS程序,用Z检验对中国与日本同龄学生体质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所有分析采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15.0、SAS9.03统计软件和EXCEL编程分析统计数据。统计假设检验水准定为α=0.05。结果:纳入本文统计分析的中国7-18岁汉族学生体质与健康数据样天职别是1985年的411931人、1991年的142521人、1995年的206935人、2000年的209299人和2005年的235981人。1985~2005年我国7—18岁汉族学生各年龄组身高呈逐年持续增长。20年期间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分别增加了4.93cm、3.48cm、5.79cm、4.47cm。其中城市男生与女生的身高增长幅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乡村初中男生身高的增长幅度(6.97cm)最大(P0.05)。各类学生前10年的身高均匀增长幅度分别大于后10年身高增长幅度(P0.05)(分别为城市男生:2.98cm与1.96cm;城市女生:2.18cm与1.30cm;乡村男生:3.48cm与2.32cm;乡村女生:2.83cm与1.65cm);1985~2005年我国7—18岁汉族学生各个年龄组体重呈逐年增长趋势。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分别增加了7.36kg、4.45kg、4.82kg、3.02kg,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体重增长幅度分别大于乡村男生、乡村女生体重增长幅度(P0.05)。20年间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的超重率分别增加了18.84,9.50,8.57和4.78。城市男生超重率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其他学生人群(P0.05),其中以城市小学男生的超重率增长幅度(22.24)最大(P0.05);1985~2005年我国汉族学生各个年龄组胸围呈增长趋势,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分别增加了3.30cm、2.91cm、0.94cm、1.03cm。城市男生的胸围均匀增长幅度分别大于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胸围增长幅度(P0.05);我国汉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与我国人均食品支出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913-0.983之间,P0.05)。乡村学生的身体形态相对城市学生而言发育滞后约15年。1985~2005年我国汉族学生各个年龄组肺活量呈逐年明显下降趋势,同时,后10年学生肺活量下降幅度(270.28ml)明显超过前10年学生肺活量下降幅度(85.36ml)(P0.01)。城市汉族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肺活量下降幅度分别为304.11ml、393.88ml、311.65ml和412.95ml,乡村女学生肺活量均匀下降幅度超过城市男生和乡村男生肺活量均匀下降幅度(P0.05),其中以乡村高中女生肺活量均匀下降幅度(574.50ml)最大(P0.05);1985~2005年间我国汉族学生脉搏年代变化略有增长。城市汉族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脉搏均匀增长幅度分别为2.20次/分、1.52次/分、1.72次/分、0.69次/分;1985~2005年我国汉族学生血压年代变化略有下降趋势,城市汉族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收缩压均匀下降幅度分别为1.67mmHg、3.76mmHg、3.27mmHg、5.46mmHg;舒张压均匀下降幅度分别为4.21mmHg、5.27mmHg、5.15mmHg、6.24mmHg。1985~2005年我国汉族学生各个年龄组50米跑速度先提高后下降,在前6年(1985-1991年)提高明显,然后经过数年的波动后在后10年迅速下降。20年间乡村男生50米跑速度均匀提高0.21s,与其他种别学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汉族女生50米跑均匀下降幅度(0.18s)高于城市男生(0.02s)和乡村女生(0.04s)(P0.05);前10年学生立定跳远均匀成绩增长幅度(9.49cm)超过后10年学生立定跳远均匀增长幅度(-5.09cm),(P0.05);20年间城市汉族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立定跳远均匀增长幅度分别为2.75cm、0.15cm、10.70cm、4.02cm,乡村男生立定跳远均匀增长幅度最大(P0.01),城市女生立定跳远均匀增长幅度明显低于其他类学生(P0.05);1985-2005年间中国汉族7~12岁男生斜身引体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在2000-2005年期间均呈现下降趋势。乡村学生的增长幅度(14.35次)大于城市学生增长幅度(9.70次),(P0.05);13~18岁汉族男生引体向上总体上略有下降,尤其后10年下降趋势明显;1985-2005年间中国汉族7~18岁女生仰卧起坐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乡村女学生的增长幅度(5.92次)大于城市女学生增长幅度(3.91次,P0.05);2000~2005年间汉族学生握力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握力的均匀增长幅度分别为2.70kg、2.26kg、2.83kg、2.25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85~2005年我国7~12岁汉族男生50×8往返跑以及13~18岁男生1000米跑成绩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城市7-12岁男生50×8往返跑成绩均匀下降幅度(12.11s)超过乡村男生均匀下降幅度(7.61s,P0.05);1985~2005年我国7~12岁汉族女生50×8往返跑以及13~18岁女生800米跑成绩均呈现下降趋势,城市7-12岁女生50×8往返跑成绩均匀下降幅度(9.94s)超过乡村女生均匀下降幅度(7.37s,P0.05);1985~2000年7~18岁中国汉族男生立位体前屈以及2000~2005年坐位体前屈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女生坐位体前屈均呈现上升趋势。20年间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立位体前屈均匀降低幅度分别为2.57cm、1.04cm、1.04cm、1.54cm,城市男生立位体前屈均匀降低幅度大于其他类学生(P0.05);近5年城市男生、乡村男生坐位体前屈均匀下降幅度分别为0.46cm、0.73cm,而城市汉族女生、乡村汉族女生坐位体前屈均匀增加幅度分别为0.78cm、0.17cm。女生坐位体前屈均匀增加幅度大于男生坐位体前屈均匀增加幅度(P0.05)。1995-2005年中国汉族学生近视率呈现增长趋势,城市学生近视率的均匀增长幅度(9.50)总体上略高于乡村学生(8.85,P0.05)。城市小学生近视率的均匀增长幅度(13.49)高于乡村学生(7.77,P0.05)。但乡村高中生近视率的均匀增长幅度(10.02)高于城市学生(6.86,P0.05)。重度近视率的增长速度较快,尤其以乡村高中女生增长幅度为最大(11.93)。1995-2005年间我国城市学生乳牙龋患率出现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在1.87~19.94之间,但乡村学生乳牙龋患率变化不大,乳牙龋患率在性别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学生恒牙龋患率出现下降趋势,城市学生恒牙龋患率下降幅度(7.55)大于乡村学生(1.93,P0.05);1995年~2005年我国城乡部分年龄组学生的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呈现下降趋势,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均匀下降幅度分别为11.41、10.58、11.31、9.82。男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均匀下降幅度(11.36)高于女生均匀下降幅度(10.2,P0.05);2000-2005年间各年龄组学生的蛔虫感染率有所下降,均匀下降幅度为1.47。1985年7-18岁中国汉族学生的身高明显低于日本同年龄组学生,其中12岁-14岁组男生身高差别较大,分别达到7.35cm、7.18cm、6.73cm;10岁-12岁组女生身高差别较大,分别达到5.11cm、5.90cm、5.88cm。中国各个年龄组学生的体重均低于日本同年龄组学生,两国学生体重差距较大的年龄段在11岁-15岁之间。2005年中国学生身高与日本学生身高的差距已不明显,其中中国7-10岁男生的身高均高于日本同年龄组男生、11-15岁年龄组日本男生身高均高于中国同年龄组男生(P0.05);7-9岁、14-18岁年龄组中国女生的身高高于日本同年龄组女生、11-12岁组中国女生的身高低于日本同年龄组女生(P0.05);2005年中国各年龄组城市学生的身高已经普遍高于日本同年龄组学生均匀水平。除7-9岁中国男生体重超过日本同龄男生外,其他各个年龄组男生、所有年龄组女生的体重均低于日本同年龄组男、女学生。1985-2005年的20年时间里,中国各年龄组学生的身高增长幅度(2.59cm~6.90cm)、体重增长幅度(1.79kg~8.66kg)明显高于日本同年龄组学生身高增长幅度(-0.05cm~2.44cm)、体重增长幅度(-0.03kg~2.89kg),(P0.05),两国学生身高、体重的差异逐步缩小,这种差距变小的趋势在小学和初中生中尤为明显,中国小学低年级男生的身高、体重甚至超过日本同龄男生;总体上讲两国学生的体重仍然存在一定差距,2005年中国多数年龄组学生的体重水平仍然相当于日本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水平。中国学生的体重依然明显低于日本学生。结论:5.1形态发育水平持续提高。身高在前10年间的增长幅度大于后10年间的增长幅度。乡村学生身高的增长幅度大于城市学生;但城市学生体重和胸围的增长幅度大于乡村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体重增长有加速的趋势,提示城市小学生有较大机会出现超重和肥胖;5.2各个年龄组肺活量呈逐年明显下降趋势,同时,学生肺活量在后10年下降幅度明显超过前10年,乡村学生肺活量均匀下降幅度超过城市学生;女生肺活量均匀下降幅度大于男生。其他身体性能指标变化不明显;5.3反映学生爆发力、气力|教学论文范文|、柔韧性、耐力等运动素质指标没有明显增长并且在后10年存在下降趋势。运动素质的变化趋势呈现“∧”形状。5.4学生低血红蛋白患病率、蛀牙|教育论文网|患病率呈下降趋势;中国汉族学生近视率呈现增长趋势,城市小学男生的近视率增长相对较快,提示近视眼的预防重点应放在城市小学生人群;5.5中国各年龄组学生的身高、体重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日本同年龄组学生,两国学生身高、体重的差异逐步缩小。2005年中国小学低年级学生、城市学生均匀身高已经超过日本同龄学生;但除低年级男生外,中国其他年龄组学生的体重仍然低于日本学生,2005年中国多数年龄组学生的体重水平处于日本学生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水平。第二篇中国7~18岁汉族学生体质与健康综合评价研究目的:采用专家评分法建立中国汉族学生体质与健康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评价体系和方法;并探索TOPSIS、综合指数法、秩和比法、密切值法等多种综合评价方法在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评价的应用价值,提出更切合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实际的综合评价方法。方法:采用文献系统分析法搜集国内外有关学生体质与健康丈量|教学论文网|评价指标的研究原理与方法,并结合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测试指标,形成中国汉族学生体质与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应用德尔菲法确定中国汉族学生体质与健康的指标体系以及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终极建立适应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中国汉族学生体质与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应用综合指数法、秩和比法、TOPSIS法、密切值等综合评价方法对中国汉族学生体质与健康进行综合评价,对各种评价方法所获得排序结果的一致性或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各种结果的差异性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Kruskal-WallisH检验。所有分析采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15.0、SAS9.03统计软件和EXCEL编程分析统计数据。统计假设检验水准定为α=0.05。结果:共对38位来自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管理部分从事体育、儿童保健教学、研究和管理的专家完成了全部三轮咨询。中国汉族学生体质与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框架以现有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指标为基础,涵盖身体形态、生理性能、运动素质和健康状况等4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通过三轮专家咨询,终极分别建立了不同性别、小学(7-12岁)、中学(13-18岁)学生体质与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身体形态、生理性能、运动素质和健康状况等4个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2693、0.2540、0.2445、0.2322。综合指数法、秩和比法、TOPSIS法、密切值等4种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年度中国汉族学生体质与健康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显示,年度间的综合排序结果依次为:1995年、2000年、1991年、2005年(1985年)。表明1985-2005年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发展变化呈八形变化趋势,即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发育在上世纪90年代呈现较高的整体水平,但本世纪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的整体发展水平不容乐观,主要是学生性能和素质的下降;对各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不同省份间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相对落后。对综合指数法、秩和比法、TOPSIS法、密切值等4种综合评价方法所获得的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四种综合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均可作为中国汉族学生体质与健康的综合评价方法。结论:1.所建立的中国汉族学生体质与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用于学生体质与健康的群体评价。2.综合指数法、秩和比法、TOPSIS法、密切值等4种综合评价方法的评价排序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均可作为中国汉族学生体质与健康的综合评价方法。3.20年间我国汉族学生体质健康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呈∧形发展趋势,从本世纪我国学生性能和素质的持续下降而导致体质整体发展水平不理想。不同省份间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相对落后。【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汉族动态数列中国汉族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国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3-13英文摘要13-28第一篇1985-2005年中国7~18岁汉族学生体质与健康动态变化研究28-150第一章前言28-351.1体质概念与问题的提出28-291.2研究现状29-351.2.1美国体质研究29-301.2.2日本体质研究30-321.2.3国内体质与健康研究32-35第二章研究对象与方法35-382.1研究对象352.2研究内容与指标35-362.2.1研究指标的确定35-362.2.2研究内容362.3研究方法36-382.3.1文献资料法362.3.2数理统计方法36-372.3.3体质与健康指标的丈量|教学论文网|方法372.3.4数据质量控制37-38第三章结果38-1423.1数据的基本特征38-403.21985~2005年中国汉族学生身体形态发展状况40-663.2.1身高40-473.2.2体重47-563.2.3胸围56-623.2.4皮褶厚度62-633.2.5中国汉族学生身体形态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的关系63-663.31985~2005年中国汉族学生生理性能发展状况66-923.3.1肺活量66-733.3.2脉搏73-803.3.3收缩压80-813.3.4舒张压81-923.41985~2005年中国汉族学生运动素质发展状况92-1273.4.150米跑92-983.4.2立定跳远98-1043.4.3斜身引体、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握力104-1123.4.450×8往返跑、800米跑、1000米跑112-1203.4.5立位体前屈与坐位体前屈120-1273.51985~2005年中国汉族学生健康状况发展状况127-1373.5.1视力127-1303.5.2蛀牙|教育论文网|130-1353.5.3血红蛋白135-1363.5.4粪蛔虫卵136-1373.6中国、日本学生身高、体重的比较分析结果137-142第四章讨论142-1484.1身体形态发育分析142-1444.2生理性能发育分析1444.3运动素质发育分析144-1454.4健康状况分析145-1464.5中国汉族学生与日本学生身高体重的对比分析146-148第五章结论148-150第二篇中国7~18岁汉族学生体质与健康综合评价研究150-186第一章前言150-1541.1体质与健康评价指标的演变150-1511.2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151-154第二章研究对象与方法154-1642.1评价指标的筛选154-1552.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55-1592.3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159-164第三章结果164-1803.1咨询专家的基本情况1643.2专家咨询结果164-1743.3不同年度中国汉族学生体质与健康综合评价174-1773.4不同省份中国汉族学生体质与健康综合评价177-180第四章讨论180-1854.1中国汉族学生体质与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80-1814.2综合评价方法在学生体质与健康评价中的应用181-185第五章结论185-186参考文献186-193附录1193-196附录2196-223综述223-251致谢251-252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252-25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