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竹笛论竹笛乐曲在各历史性阶段创作进展特点

更新时间:2024-01-27 点赞:12319 浏览:475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竹笛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

一、从竹笛发展源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618jyw.com

历史来看,竹笛一直处于伴奏的地位,很少有竹笛独奏乐曲,直至20世纪中叶才涌现出大量的竹笛独奏乐曲出现,但仅仅经过不到六十年的时间,竹笛独奏乐曲发展迅猛,使得竹笛在我国民族传统音乐界的地位不断提高。论文着重阐述竹笛独奏乐曲发展的几个历史性阶段。
关键词:竹笛 乐曲 发展 现状

一、竹笛艺术由民间走向专业化

竹笛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民族传统音乐里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从竹笛发展历史来看,竹笛一直处于伴奏的地位,直至20世纪中叶才有竹笛独奏乐曲出现,但仅仅通过不到六十年的时间,竹笛乐曲发展迅猛,现在已经相当成熟,使得竹笛在我国民族传统音乐界的地位不断提高。近代中国竹笛艺术从民间到专业音乐艺术的进程,历经了百年的历史发展。20世纪初
竹笛音乐在各地民间乐种、戏曲及说唱音乐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20世纪中期, 尤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全国各类艺术院校、演出团体、研究机构, 以收集、整理、改编创作来推进民族器乐专业化的发展, 使大部分民族器乐的生存状态发生了重要的转折, 那些长期凭借个体分散型的民间艺术家及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等等现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20世纪中期竹笛艺术的显著特征在于以探索建立专业化的发展方向。竹笛在民族器乐整体转型的大环境中, 从音乐的整理、改编创作及其演奏技法的开拓, 到南北优秀演奏家的纷纷出现, 使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格局,并为20世纪后期竹笛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竹笛乐曲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20世纪初始西方音乐大量传入中国, 中西音乐的融合是促使中国音乐从民间向专业化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传统乐曲创作时期及其乐曲特点

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竹笛作品,以其作品风格可分为北方传统乐曲和南方传统乐曲,其中最为重要的作曲家以北方冯子存、刘管乐为代表的梆笛演奏家到以南方陆春龄、赵松庭为代表的曲笛演奏家成为这一时期南北笛乐风格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这些人物为中国竹笛乐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传统乐曲创作时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竹笛作品,以其演奏风格来看分可以分为北方传统乐曲和南方传统乐曲。
冯子存自幼深受民间音乐熏染,其创作和改编的乐曲以二人台音乐为创作素材。丰富的音乐生活经历, 使得冯子存的梆笛艺术与河北、山西、内蒙等地流传的民间音乐、地方音乐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他改编演奏的《喜相逢》、《五梆子》、《黄莺亮翅》、《万年红》、《放风筝》、《对花》、《挂红灯》、《八板》、《闹花灯》等笛曲, 散发着深厚的民间音乐气息。《喜相逢》原为内蒙地区的民间乐曲, 流行于张家口北部一带, 后吸收为山西梆子及二人台中的过场音乐。在冯子存和方堃的改编版本中, 全曲运用原板变奏的手法, 将上例原型发展成为四段, 通过每一段侧重运用各种不同的演奏技巧、节奏型, 在速度方面采用由慢到快的变奏发展的布局原则, 使全曲的音乐富有层次地展开。该曲的主题仍保持了原曲调中乐句成对陈述的句句双结构, 将原曲的两个小分句作了扩充,并都处理成自由节奏。附点节奏依然在这首笛曲中广泛运用, 但由于每一段所侧重表达的情感不同, 一些新的节奏型闪烁着动感的跳跃。尤为重要的是冯子存整首曲子中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演奏技巧, 将梆笛演奏的剁音、花舌音、滑音、颤音、腹震音等演奏技法, 巧妙的运用到乐曲的语言中, 极大的发挥了梆笛吹奏的表现力。冯子存在保持了二人台音乐传统风格的基础上, 将乐曲从结构、节奏、演奏技巧等方面做了很大的发展, 充分挖掘笛子这件乐器的潜能, 展示了笛子丰富多变的技巧与音色及表现力, 显示了冯子存深厚的民间音乐底蕴。
南派竹笛大师赵松庭少年时始学习昆曲、乱弹、徽戏、滩黄等戏曲, 以后又参加了当地的锣鼓班, 掌握了各种民族乐器的演奏。他的笛子艺术不仅具有昆曲的典雅、秀丽, 又有乱弹、高腔的活泼、华美。其代表作品《早晨》( 1954年)的音乐素材源自于昆曲《点绛唇》,全曲由一个旋律音调贯穿展开。笛乐在原有音乐基础上有较大幅度的自由加花变化, 其南派叠、颤、赠、打等技法的运用体现出曲笛细腻的器乐化线条。而第二段快板赵松庭在演奏时大量使用了花、剁、吐、滑等技巧, 将典型的北派梆笛演奏技法融入在乐曲中, 并结合循环换气的技巧将春天的早晨、鸟儿的啼鸣、孩童的嬉戏生动地展现出来。在这一时期, 赵松庭先生还改编了大量的作品如《西皮花板》、《三五七》、《婺江风光》、《采茶忙》、《欢乐的牧童》等。
这一时期的笛子作品, 乐曲往往偏于客观再现, 表现在对地方语言(腔调) 和生物语言(鸟鸣)的模似。民俗风情的标题内容、纯朴的乡土气息, 来源于地方戏曲腔调的民间音调, 使单一的旋律音色富于变幻、虚实相间, 声腔韵味十足。改编者以衍展、引伸、自由变奏、放慢、加花等为主要旋律发展手法; 在乐曲速度、节奏的安排上基本以根据乐曲性格的变化加以调整; 全曲的调性与原型基本一致; 南北笛派的各种技巧的挖掘使用, 毫无疑问在这一时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在近几十年来的笛乐发展中占居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从传统笛子代表曲目中, 可以看到这些创作于建国初期的笛曲普遍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这些民间音乐带着它们的本色特点登上了专业音乐舞台, 使笛子音乐的改编创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中国竹笛名曲荟萃.[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
戴亚.笛子考级曲目.[M]北京:音乐学院出版社.2000.
[3]李镇.笛子演奏曲谱六十首汇编[M]台北:琴园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出版.2008.
[4]俞逊发.中国竹笛考级曲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5]荣政.中国笛子新作品曲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6]杨明.笛子演奏抒情歌曲精选编著[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