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放飞自主阅读,放飞个性

更新时间:2024-01-04 点赞:30757 浏览:1435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味地把自己对阅读教学的感悟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生吞活剥地被动接受,失去应有的主体地位。新的阅读教学理论摘自:毕业论文范文格式www.618jyw.com
主张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引导学生阅读呢?我们在教学中应致力于让阅读教学课堂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广阔时空,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展现个性,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下我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一、尊重主体,唤起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生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可见,关注每一个学生,必须尊重个性的需要,爱护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在更高的生命层次上进行积极主动的自我发展,这是时代的核心内容——主体精神。只要有助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就应该给学生“一路绿灯”。如,可以举手发言,也可以不举手说;可以站起来说,也可以坐着说;可以按老师的指令,也可以抢答;可以顺应教师和教材的意思,也可以向教师质疑,对教材“挑刺”;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交头接耳;可以默读,也可以大声朗读……这些“可以”能够体现尊重个性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个性潜能。如果课堂教学只追求“大一统”“一二一,齐步走”,就会泯灭学生的选择意识,限制儿童的心灵自由,无法让学生的智慧之蕾盛开,生命之花怒放。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教师应“蹲下来”尊重学生,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做他们的学习伙伴,这是阅读教学中师生互动、师生互补、平等对话的前提。教学时,我们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阅读内容。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我并不是按照课文中春夏秋冬的顺序带领学生读,而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欣赏揣摩。这样,由于内容是自己选定的,每个学生的阅读态度都将是积极主动的,有利于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另外,还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阅读,如教学《荷花》,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读一读,想想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学习。通过思考,有的学生说:“我准备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有的说:“我准备和同桌比赛朗读,看谁读得好。”还有的说:“我想围绕‘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展开学习,解决了这个问题,这篇课文也就读懂了。”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愿望,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从而发展个性。

二、自主合作,突出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这一种学习方式,是时展的需要。因为,合作学习本身就是对每个学生的一种激励,可以激发学生自我确认、自我完善和相互竞争的学习动机,可以让学生掌握合作与交往的经验,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加快个性社会化进程。有效的合作学习应以个体的独立思考为前提,但是因为阅读毕竟还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需要个体直面阅读材料。通过对书面符号的理解,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解读读物,从而建构意义,乃至有创意地理解内容。它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个体性,不是教师的分析讲解所能替代的。因此,整个阅读过程应让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去经历、去探索、去发现。如,学习《梅花魂》一课,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梅花魂”到底是什么,提出见解。这时,我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接着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又如有的说,梅花魂是梅花的品格;有的讲,梅花魂是指具有梅花品格的人;有的说,梅花魂是指海外华侨那拳拳的爱国之心。最后,全班一起讨论,达成共识:梅花魂是指海外华侨那拳拳的爱国之心。这样,学生不同的思维在合作中产生碰撞,在互动中得到发展。又如在《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我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分角色演练周瑜、鲁肃、曹操的对话。学生根据故事里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自己的朗读、表演技巧选择角色,甚至还大胆邀请我加入。他们在学习小组里互教互学、互演互评,结果上台表演的小组一组比一组出色。他们把诸葛亮从容镇定、胸有成竹,周瑜故意发难、心胸狭窄的形象演得栩栩如生。甚至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在自己的努力和同伴的指点下,也将鲁肃忠厚老实、唯命是从的人物形象演得恰到好处。有一小组邀请我演曹操,并指导我用怎样的语气、神态、动作来演,真正形成了师生互动、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正是在这样既要乐于接纳对方,又要快于倾吐自我的生生互动、互补的探究学习中,学生提高了整体能力,同时也张扬了个性。

三、激发探究,展现个性

霍拉勃说:“既定作品的具体形态,由于读者不同便会不同。”甚至同一读者这次阅读与下次阅读的感受不相同。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是多元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要尊重处于读者地位的学生,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并时刻关注、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把师生的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展现学生的个性,使课堂上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思想交锋,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如《田忌》写了田忌和齐威王的故事,有田忌、齐威王、孙膑这三个人物,作者并没有直接点明赞扬谁、批评谁。教学时,我从“留白点”上引导学生选择各自的情感评价:“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很多学生都说喜欢孙膑,有的喜欢他的足智多谋、学识渊博;有的喜欢他善于观察、肯动脑筋;有的喜欢他能帮助弱小打败强者。当然,也有喜欢田忌的,但是竟有几位学生喜欢齐威王,说他遵守比赛规则,不耍心计,直率大度,有帝王之相,倒是孙膑不该弄虚作假。这样让学生推翻定向思维的樊篱,开掘丰富多彩的结论,只要持之有据,自圆其说,就予以鼓励。只有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才能铸造更多的创新人才。再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对开凿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凿井法”有不同的理解,我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中部凿井法”就是先从山顶上往下打一口竖井,再由竖井处分别向两头开凿;有学生马上提出异议,其紧扣“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这句话,认为詹天佑应该是通过四个工作面同时施工的,即竖井处两个从里向外凿,隧道两头各从外向里凿,这样工期才会缩短。而另一些学生又提出自己的想法:既然中部打竖井可以增加工作面,那就应该多打几口竖井,工作面越多,工期不就越短了吗?可其他学生不同意他的这一说法,认为打竖井也需要时间,所以并不是竖井打得越多工期就越短。那究竟打几口?学生情绪亢奋,各抒己见。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思维碰撞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获得了思想启迪,逐渐发展了求异发散思维。
总之,我们应努力拓展学生自主阅读的学习空间,提供个性发展的土壤,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中获得真切的学习感受,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朱兢.如何在新课程下进行语文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2.
顾唯娟.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培养[J].小学时代(教师),201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