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新课程小学新课程实施中教师与学生角色配置

更新时间:2024-03-12 点赞:7195 浏览:2243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在这样的课程背景下,教师和学生面临着巨大的角色转换任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准确理解把握教师和学生角色配置的理念、方式方法,认真分析实施新课程所面临的新挑战、新任务,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才能成功开展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效果,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关键词:新课程;教师与学生;角色配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比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在这样的课程背景下,小学教师和学生面临着巨大的角色转换任务。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富有成效地指导学生实施新课程,学生如何开展积极有效的学习,转变角色,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应从主动性向服务性转变

1.要正确理解新课程教师的“角色”配置

“角色”一词来源于戏剧用语,意为扮演、扮装。狭义上的教师则专指在学校里担任上课任务的专职教师,主要是指教师的行为,既包括教师在学校或课堂工作环境中的行为。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的角色有时更像是一个主持人。做一名主持人不易,做一名出色的主持人更难。成功的主持人在于能够耐心倾听,恰如其分的点拨,能较好地与观众互动。同样,优秀的教师应该是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成功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即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代言人、教学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者、课程设计者。

2.教师的角色要避免误区

一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继承性的角色转变。有人认为,实施新课程教学就要反对传统教学,事实上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误解。新课程主要实施的目标是反对机械、僵硬、填鸭式、低效能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因为那里面仍然有许多宝贵的、几代甚至十几代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名师出高徒,我们不能低估古人的教学智慧,因而我们要反对生搬硬套的课改。在我国古代,对教师就有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定位,这个定位不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是教师在学识、境界取得一定成就后,给学生适时点拨,使其醍醐灌顶,而有所获。
二是在传统教学上进一步强化学源于:毕业论文致谢www.618jyw.com
习模式的多样化。教师深入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的多元化方式,在学生学习的方式上,不拘一格,激励、鼓励,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兴趣。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模式、学习活动,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实际能力、获得情感体验,达到高效课堂实际效果。要求教师做到:一要钻研、熟悉教材,把握新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教材的内容体系。二要根据教材局部章节的知识点、知识块选定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项目、形式。三要在指导学生开展高效课堂学习、高效课外学习中,教师要选择或补充恰当的教学内容,并使它们能适应学生的兴趣、知识、理解力以及他们的生活经历。四要做好课前准备和教学组织安排。每节课前学生要做哪些准备,有什么要求等,教师要提前告诉学生。五要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进一步激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二、新课程学生的角色应从被动型向成长型转变。

1.学生角色转变由被动变为主动

传统小学课程学习,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主要体现为被动地接受。例如语文,学生要把老师讲的字、词、句、段、篇、章、中心思想、分析方法等知识点死记硬背,牢牢记住,加之时日以练习操作,便可达到语文学习的目标,考试取得一定的成绩,不需要学生自己做过多的思考探索。这与新课程的要求是相悖的,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角色的定位,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应试教育的“分数为上”原则,已经被新课程标准淘汰,学生一定要从被动学习的樊笼中走出来,积极主动地学习。

2.学习方式由一元变为多元

传统应试教育下的课程主要目标是为了高分,课程评价的标准就是试卷的考分,课程资源一般仅仅局限于教材、试卷,且都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整个教学呈现出的是单一的局面。新课程课改后,学生的角色立足于多元化的特点,课程的选择性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选择空间也同样是前所未有的更为开阔。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要求培养的是具有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同时也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这是对学生能力多元化要求的表现。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并将课程资源的范围扩展到各个领域。作为学生,必须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积极主动地锻造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和能力,摒弃发展的一元路线。

3.学生要自由发展,注重培养兴趣点和实际生活能力

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于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者认识的倾向。学生既然拥有这种选择权,不妨积极利用难得的机会,把自己的爱好特长进行培养,将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学得深入、透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标准将课程的主动权充分展现给了学生,学生们需要把握好自己的权利,借助这一改革的春风,走向自由乐学的新天地!形成良好的习惯,锻炼实际能力,为今后更好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是漫长和艰巨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准确理解、把握新课程的理念,认真分析实施新课程所面临的新挑战、新任务,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培养一大批有思想、有能力的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刘微.当代教师如何看待职业角色的转变.中国教育报,2002-10-03.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东关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