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数学教学数学教学关注个性教育尝试

更新时间:2024-01-20 点赞:5023 浏览:138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现在的初中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多数教师采用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被改造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目标教学”,在我国影响很大,效果也很显著. 它的指导思想是:“在适当的学习条件下,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学校所教的知识. ”在这种模式下,我们经常要面对的问题是:学生的个人爱好、能力结构和学习基础不尽相同,如何处理?针对这一问题,在集体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适应人才发展多元、专业人才发展重点培养的原则,在日常教学中我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正确认识差异,减轻学习焦虑带来的负面影响

焦虑是由紧张、不安、焦急、恐惧交织而成的一种情绪状态,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强的学习焦虑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阻碍智力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部分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在一次次的学习失败中,勇气和自尊心逐步缺失,对课本及学习的厌恶和恐惧逐渐增加. 作为教师,如果一味迎合这部分能力弱的学生,那些数学品质高的学生,由于接触不到那些“能让心灵感到震撼和惊叹的数学”,体会不到学习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曲折和喜悦,他们的数学学习会逐渐失去,没了对数学的热爱、痴迷也就谈不上数学优秀人才的培养. 对于学生来讲,从小学到初中甚至高中阶段,正在逐步形成一些基本能力和品质,这些品质既包括道德品质也包括智力品质,不同的智力品质,使得学生慢慢形成各具特色的学习潜质,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发展特点,从教学设计、作业布置、测评反馈等多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使教学变得有层次、分档次,让学生都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面获得发展,埋下适合自己成功的种子,满怀希望地去耕耘,只有有了前进的一小步,才会有后来前进的一大步.

二、数学阅读,给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空间

著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学习最怕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冷漠. 数学阅读强调的就是给学生的第一感知,学生在阅读过程产生的情感体验,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接纳还是困惑不解,都是一种收获. 通过阅读去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去探求去思索,“学习越是困难的学生就越需要阅读.”那些优秀的学生更可以借助阅读充分进行知识的拓展,教师也要鼓励这部分学生进行超教科书范围的阅读,使真正有天分的孩子得以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舍得拿出时间指导学生去学习和阅读数学教材,教师会发现学生的能力超乎想象,教师必须及时地在学生阅读之后重点讲解,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逐步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学生互助,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品质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在数学上的差异会越来越明显,如果教师想自己时刻照顾到每名学生的发展,这在设计、时间以及精力上都很难做到. 作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中的优势资源,对学生合理搭配,实行学生互助,层层帮扶. 这种分组互助教学既融洽了同学关系,让学生远离学习的孤独和无助,还为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培养他们关心他人的品质,也为老师提供更多的精力去管理教学,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所倡导的“各尽所能”原则,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的充实、被关注、被关爱会吸引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

四、习题讲学课,成为每名学生主动学习的“紧箍咒”

马斯洛在他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指出:到了少年、青年初期,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 就自尊的需要方面而言,教师必须使学生获得尊重,体会到自己在班级里的重要性. 学生的荣誉、成就、信心、自由、独立自主等都是教师要特别注意的自尊的需要. 就自我实现方面而言,教师必须使学生感到自己有才干,有潜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作为孩子,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并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由一系列兴趣、荣誉甚至些许被迫等情感所引发的,任何学生都渴望自己能有成功的表现,一旦在老师的统一要求下,学生出现这种努力学习的意识,学习的效果就会愈加明显. 习题讲学课由学生来代替老师进行分析,便于教师接触学生的思维动向,减少学生的依赖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面对困难,教师要对学生的这种荣誉心理加以保护,不能因此导致过强焦虑,在教学的开始,宜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小组间寻求互助,这么做的目的是缩短学生之间认知的差异,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感到学习并不孤独,消除这部分学生的紧张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融洽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自信地面对展示.

五、有感于杰出人才的培养对教师的要求

《山东教育》2010年第5期刊登了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院硕士生导师方运如的《我国的数学教育,怎样才能培养出杰出人才》,值得广大数学教师尤其是从事基础教育的数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618jyw.com
学教师深思. 文中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只有“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的要求,认为教师必须抓牢数学教育之根本意义——“培养求原理、讲道理、懂科学、有智慧、究根底、会思考的人”. 因此,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更要在思维方法、数学能力的培养上下工夫. 教师要有自己的“一桶水”,方能给学生“一碗水”,还要注意这“一桶水”的质量,只有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时刻体现教学中数学的特性,才能造就真正的数学人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