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导入基于导入教学初中数学教学对策设计

更新时间:2024-01-30 点赞:24865 浏览:1098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入教学是一种有效的、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方式,既能够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又能充分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从阐述导入教学的概念入手,结合初中数学教材,介绍几种典型的导入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入教学;教学方法
俗语讲万事开头难,数学的教学也有此特点。初中数学从整体上看难度中等,教学重点一方面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讲解,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为将来进入高中、大学后的高层次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如果有一个好的开端,短时间内集中学生注意力,迅速进入数学学习状态,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导入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

一、导入教学概述

导入教学是指教师以实现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获取知识为目的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创设,所创设的情境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指引学生把握所需知识、通达学生的学习思路。导入教学的最大优点在于优化知识传授过程的同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素质教育。

二、结合初中数学教材对导入教学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初中数学的导入教学,关键在于课堂导入。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灵活生动,利于激活学生思维,便于学生掌握。可以结合教材,采用以下导入方法实现有效导入。

1.以旧引新、新旧结合的导入方式

以旧引新、新旧结合指的是在教师讲授新知识之前,要先带领学生回忆旧知识,以新旧知识内在联通关系为切入点,将学生思维自然地引入新知识中,从而不让学生感觉到知识间的跳跃和隔阂,以免加重学生心理负担,抑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如讲解八年级的“分式”时,在具体阐述分式的概念和性质前,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回忆小学时学过的与分数相关的知识点,可以采用提问或板书的形式,将分数的关键点如概念、基本性质、简单四则运算和研究生论文www.618jyw.com
混合四则运算等复习一遍,然后在此基础上,联系分数与分式的内在相同点,从相同点入手,让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去感知新知识、主动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不仅对后续更深层次的教学起到先导作用,而且也能让学生有“自己发现新大陆”的探索兴奋感,提升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开门见山、直接向学生提出教学关键点

这是导入教学最直接的方法之一,也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这种导入方法要求教师在课堂开始就向学生提出本节授课的知识重要程度、难易程度和核心内容,使学生产生一种对知识学习的迫切感,从而引导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对课堂知识全面、深入地掌握。虽然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比较简单直白,但要求教师语言精练、重点突出,要有较好的归纳、总结能力。例如,在教授七年级的“整式的加减”时,教师可以直接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内容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的,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十分重要,在考试中经常以主客观结合的方式考查。整式加减的关键点是要在理解整式的概念基础上,运用一系列的运算法则来求解相关的类似题目。”由此可知,将教学重点直接“抛给”学生,能让学生更有目标、针对性地进行听课,在整体上把握知识链条。

3.制造悬念、巧设障碍,抓住学生的“思维燃点”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通过制造悬念和障碍,抓住学生思维“燃点”的导入方式正是基于亚里士多德的启发。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找到能制造悬念和障碍的地方,利用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精心编排授课内容,让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学习状态,抓住他们的“思维燃点”,从而“引爆”其学习探索,成功地激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自然就有所提升。例如,在讲授八年级的“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对第二节内容“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进行重新编排,可以用擦边球的方式设置一个隐晦的错误结论,并且对此错误结论进行巧妙掩饰,然后通过语言设障等引导出学生的疑问,让持肯定态度和否定态度的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看法和相应的依据,“加热”课堂氛围,在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激起后,教师再进行解疑和讲述正确结论。此种导入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学习性,不仅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小,正是教师教得轻松,学生才学得轻松。

4.对历史故事适度夸张、变形,巧妙引入教学内容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曾说过:“兴趣是一切的基础”。因此,采用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故事作为导入,必定能使教学效果倍增。在选取历史故事时,要选择一些学生熟知并且能充分营造出反差效果的,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兴趣,最快使学生融入课堂氛围中。例如,九年级教材有一节内容是与三角函数相关的“船有触礁的危险吗”,教师在课堂正式授课前可以这样导入:“大家都知道航海家麦哲伦吗,他发现了好望角和新大陆,实现了环绕地球的壮举。其实我倒是觉得他肯定是个数学家。”教师可以煞有介事地向学生讲述,因为航海家和数学家的身份反差很大,学生必定会产生疑问。教师据此可以进一步渲染麦哲伦当时航海条件很差,没有先进的航海仪器等,很容易触礁沉船,但他却完成了壮举,那是因为他会算三角函数。相信教师此语一出,学生会被立即吸引,都会对三角函数产生极大兴趣,将注意力都放在教师接下来的知识讲解上。教师适当的采用故事导入方式进行教学,对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引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是最佳方法。

5.将抽象的理论形成具体实验,让学生“触摸”数学知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实践是证明或推翻证明的最好方法”。因为人的认知形成并非直线性的,而是一个经由实践形成认识的螺旋上升式过程,因此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采用将抽象理论形成具体实验,让学生亲自“触摸”数学的导入方式。例如,在讲授“变量的关系”时,由于变量本身就是抽象的概念,如果仅仅采用“用一个概念理解另一个概念”的教学方式,肯定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此时教师可用简单的材料做一个小实验,将几种变量因素具体地表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改变其中一个变量会引起实验结果如何变化,学生也可以自行随意改变变量。有了对抽象概念的实际体验,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可以更深层次地对理论知识进行把握和理解。可以说采用实验导入的方式最适合理论概念艰涩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弱化理论概念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增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导入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在采用导入方式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即导入情境的设置不能超过现有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要选取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实例为导入点,曾有教师在讲解此部分内容时结合了芭蕾舞的审美理论,完全超过了学生的认知范围,自然收不到好的效果。其次要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不能将情境导入得过满,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否则导入教学起不到应有的引导作用。最后,要加强与学生的课后沟通,定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信息反馈,以便教师调整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崔秦.谈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情境创设[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3):87-88.
李启胜.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8):94-95.
[3]顾志林.浅谈初中数学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9):17-18.
(作者单位 广东省佛山市华英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