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小学语文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学生

更新时间:2024-03-03 点赞:32475 浏览:14686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审美教育,就是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随着对素质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审美教育已越来越具体地渗透在教育教学领域里。本文试图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美育渗透进行阐述。

一、融入音乐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推崇“读”是因为中国的语言文字音韵和谐,抑扬顿挫,通过朗读可以体会铿锵悦耳、疾徐舒缓的音乐美,感受朗朗上口、铿锵有力的节奏美,洞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文章的气势神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范读是绝佳的操作方式,尽情地范读,把枯燥的视觉文字转为生动的听觉声音,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令文章的人物、画面、景象、情感跃然眼前。

二、品味情感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引导学生品味词句,让学生将主观情绪与审美对象所带有的情绪色彩和谐统一并活跃起来,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途径。如鉴赏《小英雄雨来》,对“扁鼻子军官”的理解,即可从言谈举止中捕捉他丑陋外表下的凶狠残暴,感知扭曲了的丑的形象,从而更好地体会雨来刚强不屈、机智勇敢的形象,体会反衬的作用,增强审美的价值。

三、捕捉意境美

文学作品用语言唤起人们对事物的种种表现,不像美术作品和电影作品那样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因
此在课文分析中除了要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还须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底蕴,展开想象的翅膀来再现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如教学《绿》时,通过文章中大量新鲜生动的修辞,如“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婷婷立在水上”等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捕捉作品中的意境美。

四、体验生活美

新课程人文性和实践性统一的特征要求教师具备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如在教学《雨中》一课时:小姑娘的一筐苹果撒到了地上,行人们纷纷驻足帮忙……巧妙设计采访:这里发生了什么事?你为什么也帮忙捡?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一连串的问题,模拟生活,使教材中的人文美获得升华。阅读分析再现生活美,实践活动升华生活美,行文习作创造生活美。大量的体验与感悟是学生率性表达的基础,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环境、人事,着力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摘自:学术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美,点拨学生感悟生活美,才能创造出高于生活的美。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一定能启迪学生对美的感悟和追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这对贯彻素质教育方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作者单位 浙江省临海市东塍中心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