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小议《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教学小议

更新时间:2024-03-06 点赞:27054 浏览:12174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通过数年来对《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的教学实践总结,逐步摸索和探讨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文章力求采用温故知新、设疑激趣、分析对比、案例讨论、电化教学等方法,使机械专业的职校学生在牢固掌握切削原理规律的基础上,学会利用切削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并能根据实习加工工件的具体要求,达到合理配置切削条件的能力。
关键词:设疑激趣;分析对比;案例讨论;电化教学
1002-7661(2013)08-133-01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是研究金属切削加工理论、实践及其刀具的合理设计、制造和选用的一门科学。它是职校学生机械制造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本专业其它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理论,其中金属切削原理主要研究切削加工过程的基本规律,即对切削机理的研究;金属切削刀具是切削加工的基本工具,它主要研究切削加工中所用刀具的类型,结构等。
鉴于这门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且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组合与分配,同时结合职校学生已有的部分实际操作技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切实掌握所学知识,从而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一、温故知新

科学知识是系统连贯的,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本课程也不例外。如:讲解刀具切削部分的材料时,教学中主要以高速钢和硬质合金这两种在生产实习中学生较常用的刀具材料为例,由于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期开设的《材料》课中学习过相关知识,且明确了这两类材料的含义、分类及特点,只不过目前的学习重点是放在这两种材料的切削性能和应用场合上,因此,教师务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有可能对前继知识忘记或印象不深,讲课时如果直接开门见山就引出它们在切削加工方面的特点和应用,学生会感到比较吃力,不易接受,即使当时记住了所学的知识,也许过不了三两天就又还给老师了。如果教师在讲授新课之际,先有目的的利用提问或讨论等方式,复习巩固高速钢和硬质合金的基础知识,然后结合学生的生产实习经验,再说明它们的切削加工特点以及在此基础上引进的新的刀具材料牌号,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也较容易接受。同样,在进一步学习钻削运动和钻削用量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车削运动和车削用量知识作为铺垫,为新知识开路,从而以旧引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掌握新知识。

二、设疑激趣

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直接动力。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感知事物,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教师凭借对教材的钻研理解与熟悉,以“设疑”的方式向学生揭示所授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如:在第一次开课时,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进入本课程的学习,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试根据自己的实际生产经验,理解金属切削加工的含义”。问题提出后,同学们便积极思考起来,有的从车削加工,有的从钻削加工,有的从铣削加工等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紧接着教师又提出:“切削加工过程中,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有什么作用呢?”进一步引导学生寻找金属切削加工的特点,并能很容易区分出“主运动”与“进给运动”。
再如,进入“切削液”知识学习时,我首先设置思考题“切削加工时为什么要使用切削液?”、“工件经过切削液的冲刷后为什么不会生锈?”、“切削液的润滑机理是什么?” 、“从刀具材料和工件材料的角度出发,说明怎样做到合理使用切削液?”让学生自学有关章节,通过学生结合实习生产经验,去逐题思考、分析后再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在这里,教师提出的有些问题学生能够很快地在教材上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学生表面上看起来能够回答,但往往理解不够透彻,不知道应该如何阐述清楚;有些问题大部分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时,教师再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解疑”。由此可见,教师用“问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以“疑难”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再以“解疑”进行总结,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本课程对生产实际具有的指导意义。

三、对比分析

在学习切削过程的基本规律时,学生将会遇到切削过程中的很多物理现象,诸如切削变形、切削力、切削热、刀具磨损等,但这些知识点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因果关系,尤其是对各自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问题上,几乎可以说它们的影响因素就是三个方面:工件材料、切削用量、刀具几何角度,为此教师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各种规律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从而使学生明确不同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对此形成深刻而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使知识系统化。

四、案例讨论

本课程主要的学习任务是: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去解决生产实际中有关的技术问题,并能更好地找出提高切削效率、改善加工表面质量、降低加工成本的途径及为设计、改进刀具,创造先进的切削技术打下基础。这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单凭纯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是难以理解、掌握的,也就更谈不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用案例教学法代替单纯讲授,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选择恰当的案例,师生共同对案例进行分析,达到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目的。案例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改善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这一内容后,提到“几种难加工材料的切削加工性的分析举例”,教材仅仅用三言两语作了简单的介绍,根本不利于学生真正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为此,经过走访实习教师,我以学生在校办实习场接触的1Cr18Ni9Ti为例,从材料本身的特点出发,着重分析“不锈钢的切削加工性”,引导学生总结出不锈钢加工性差的主要原因,并从刀具材料、刀具几何参数、切削用量、切削液等角度找出改善切削加工性的一系列措施,使学生将过去学到的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电化教学

学习金属切削刀具这部分知识时应特别注意:刀具几何角度是一个难点,也是生产实际中必须予以重视的一个问题,如果这个重、难点掌握、突破得不好,将影响后继课程源于:论文例文www.618jyw.com
的学习。采用电化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借助优美的语言,动听的音乐,彩色的画面,使学生准确地建立起车刀静止几何参考系――正交平面参考系的三个辅助平面,即基面Pr、切削平面Ps、正交平面Po三者的空间位置及相互关系,然后利用电化教学的生动、形象,化虚为实,化快为慢,化静为动的优点,同时配合教师的模型演示、讲解,更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外圆车刀的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等五个独立角度的含义及楔角、刀尖角这两个派生角度与独立角度的内在联系。如果这一部分学生能理解透彻,那么随后将要学到的更为复杂的钻头刀具的角度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教师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求学生将机制专业所学的《工艺》、《机床夹具》等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而且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认真观察、思考不同的切削加工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从所教授的连续数届机制班的学期考教分离的情况看:学生成绩良好,教学效果显著。
值得强调的是,上述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并不是相对孤立的,有时需要数种方法相互渗透。只要我们在课堂上能够把学生迅速地引入到教学活动的轨道中,使他们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就能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
参考文献:
刘舒生.教学法大全.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
王兴南.张仲诚.黄宝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课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