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预习搞好课前预习打造高效课堂中国

更新时间:2024-02-22 点赞:24015 浏览:10738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构建高效课堂是针对我县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大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状态,大幅度提高全县教育质量而实施的新的教学模式。高效课堂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引导(点拨),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在于帮助学生寻找、搜索、利用有效的信息资源;在于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不在于讲了多少内容,教了多少知识。在课堂上,许多教师感觉学生在交流展示过程大部分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学习不主动,课堂效率低。针对教师的困惑,我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搞好课前预习,抓好自主学习,为交流展示和达标检测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前预习 高效课堂 自主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发展”的根本目的。笔者作为一位在教学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不断地总结,深深地体会到:要体现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使小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打造高效课堂。要体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主动式”特点首要条件是小学生要搞好充分的课前预习。

一、搞好课前预习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

高效课堂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课堂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是课堂教学成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向交流活动,突出学生的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预习是所有学生最自主的一种学习方式”,为课堂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制约小学生预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首先是求知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预习前,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所学新课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预习环节的学习,激发学生预习的热情,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其次是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预习是在新课前先阅读,粗知要学新课内容的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预备性学习,是自学的尝试和演习。另外,小学生对问题还应有一定的认识深度,这也是影响参与程度的一大因素,有效地课前预习是解决这些因素的途径。

二、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1.预习可以提前消灭小学生主动参与中的“拦路虎”

预习就像“火力侦察”,可以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不使它成为课堂参与时的“绊脚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学生才能动心、动神、动手、动口。

2.预习可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通过预习,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弄懂,哪些内容自己还没弄懂,帮助小学生尽快的进入课堂气氛,让小学生能够对学习的知识有深刻的记忆。这样学生在课堂交流中目的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集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可见,预习后上课不是没事干,而是听有重点,看有“门道”,学有目标,不仅有利于掌握新知识,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3.预习可以提高课堂上动笔水平

由于预习时看过课本,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和教师点拨的内容,书上有没有,心里一清二楚。上课时,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师生互动时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这样做,记笔记时就有了针对性,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和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中去。

4.预习可以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预习时,要独立地阅读,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地接受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会逐步提高。

三、高效课堂课前预习的步骤及方法

要切实打造高效课堂,有效地搞好课前预习,我认为,教师编写导学案时体现“学法指导在其中”的要求,体现学习过程的方式方法指导。通过学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预习导学案应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学习。
1.初读课文,理解并识记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新课内容,对新课有一个粗略和直观的印象,在某个知识点或问题切入口上激发兴趣。
2.再读课文,对新课中涉及的旧知识加以摘自:毕业论文提纲www.618jyw.com
复习巩固,对新知识加以了解,在课本上圈点勾划教材的重点词句,段落层次,甚至在重点词句或段落旁边简要地写几句认识或体会,并查阅有关资料,拓展知识视野。对于自己经过努力仍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把记下来,留待课堂上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
3.细读课文,思考作者,编者思路,发现问题,试建立自己的见解,为参与课堂讨论交流提供论题、论点和思路。

四、高效课堂课前预习应遵循的原则

1.适度原则

预习固然重要,但要掌握好预习的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当小学生还不会预习的时候,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预习培训,必须深入学生中间,充分了解学情,进行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教师最好用三、五分钟指导小学生掌握预习目标及要领,然后让学生自主预习。(2)预习目标要切合小学生年龄的特点,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还培养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即使以后没有老师指导,也能够自己自学。
2.适时原则。课前预习课根据新课特点、课时要求计划好预习内容的时间,根据教师课前一天下发给学生的导学案,妥善安排课内课外自主独学时间,完成预习任务。
3.适人原则。课前预习也应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体现高效课堂“分层学习重差异”的要求。不同性格的小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在引导学生预习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引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选取不同的预习方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适当增加预习深度,在问题的转接处予以点拨。这样体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实行差异化教学,面向全体,分层实施”的总体目标,既有利于形成课堂讨论的层次性,也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提高。
总之,以新课改精神为准绳,根据本校实际、小学生实际和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培养小学生课前有效预习的习惯,对小学生的课堂学习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持之以恒,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学生会受益终身,也为打造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年度‘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1\]GHB019)成果”。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