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语文课堂语文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任务书

更新时间:2024-03-06 点赞:15088 浏览:6134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教材承载着的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体验来获得。学生必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否则课程内容无法理解。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学生参与教学充分体现了活动、、自由的课程理念。教学活动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个性,能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式。

一、佳境创设,培养参与意识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课堂向自由提问开放。以往,课堂交流的主动权都牢牢地掌握在教师手中,曾几何时,学生已经没有提问的习惯:当老师询问:“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时,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没有!”问题没有了,表明知识的堆积成功了,也表明思索的脚步停滞了,思维的活力退化了,萎缩了。新课标的课堂中要最大可能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自由地表达出来。
课堂向自主探索、合作研究开放。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鼓励创见、推崇自主探索的地方。一切直觉的判断,积极的设想与推测都受欢迎,教师激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强调“我认为怎么样”,评价时坚持“无错”原则,允许学生“自圆其说”,如教学<>一课,“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相信同学们肯定会有各自不同的看法,或许有些人认为应该越读越慢,好好地体会一下漓江水的独特美;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应该越读越快,因为这里的水简直太美了,该读出惊讶、赞叹;还有些人也许认为这三个句子可以有的快,有的慢,对于他们每个人不同的意见,我们教师都应给予支持,因为这是他们自主探索的结果。

二、方法创新,加深学生感悟

强调学生在学习探究中感悟,这是新课改的一个特色,一个亮点。什么是感悟?是具体情境的启示和心灵的直觉思维,是对教学知识内容感召力和教学魅力“第一印象”和潜意识的最初萌动,是学其文,明其知,品其味,体其意,入其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教学至境。

1、再现形象,自然感悟。

语文作为工具,它所负载的是见闻感受,所表达的是思想情感,所显现的是语言形式,如果语言形式脱离了“见闻感受”的实质,便成了无意义符号,因此语文教学呼唤现实形象的再现。如教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例www.618jyw.com
学《林海》一课时,根据学生见过树林,但对浓郁苍翠、温柔神秘的大兴安岭缺少积累的实际情况,运用多媒体展示这一景观,会激活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促进他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语言美的整体感悟。

2、比较语言,强化感悟。

在强化感悟的诸多方法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作品的语言形式,使学生通过比较与鉴别,主动发现作品语言的独到之外,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有这样一个句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把其中的“密密层层”换成“许许多多”,把“封”换成“盖”,把“遮住了”换成“装点着”,通过大屏幕将其与原文对比着读,然后议论比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原句中几个词语准确使用,学生在进行两种语言形式的比较时,自然产生仁者见山,智者见水的感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的交流便油然而生,不同见解的碰撞与汇流,丰富了每个学生的感悟。
情感的驱动,佳境的创设,方法的创新将关注学生的情操、学生的思想,学生的心灵,语文课堂,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动起来。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