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生如何有效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15 点赞:19933 浏览:8588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作者简介:赖兆美,女,汉族,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喜德县城关小学副校长,分管校风校纪、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工作,勇于承担课题研究,坚持撰写敦育数学论文,多篇论文获国家级奖并在国家正规刊物上发表。
【摘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就一定能通过各种渠道,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就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关键词】有效;思想品德;教育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缺少社会经验,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种现象缺乏辨别能力。但他们模仿性强,好奇心大,对社会的各种信息,往往不论好坏全盘吸收,对发生在身边的各种事情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使他们在成长中逐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在校园或课堂中缺少纪律概念,许多小学生缺乏爱心,动不动就出口成“脏”,在学校里喜欢打架,不尊重老师,破坏公物,上网玩游戏成瘾,没有好的行为规范……许许多多的不良习惯已经在不少学生身上表现出来。作为负责抓学校校风校纪的一名副校长,我深深地知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多年来,我校坚持狠抓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良好卫生习惯、良好行为习惯,以此为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思想道德规范,形成对事物的是非、好坏、美丑、善恶的辨别和评价能力。充分发挥了学校的教育职能,把学校作为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主课堂,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使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 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和谐、愉悦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我们要努力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营造一种和睦相处、团结互爱、积极向上的氛围。
1.1 用良好的校园环境熏陶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校要创造条件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各项设施,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努力实现校园的“三化”(绿化、美化、净化)和“三性”(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使学校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
1.2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各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创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班队会、专题讲座等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身心。另外,要因地制宜,定期办好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利用“源于:论文库www.618jyw.com
红领巾广播站”、电教设备向全体学生经常性地进行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
1.3 抓好学校校风、班风、教风、学风“四风”建设,为学校实施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1.4 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建立家校沟通渠道,优化家教“心育”环境。学校要努力构建家校“心育”良好环境,实施学校、家庭同步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和睦、文明、愉快的家庭环境。在家校沟通联系过程中及时、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情况,并与家长配合,满足学牛自我肯定的需要,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保证学生良好的情绪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同时,通过家教知识的广泛宣传,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使家长和教师目标一致,达成共识,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强大合力。
2 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品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示范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种生动而行之有效的方法。老师应该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做学生的榜样。比如:老师不应该说脏话、不应骂人,不应该把自己的一切烦恼带给学生,让学生无端地忍受巨大的痛苦,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一碗水端平”,不应该有偏心、偏爱优秀学生的思想。老师更不应该嫌贫爱富,在班内掀起一股比吃、比穿风,相反,应该教育学生勤俭节约,摆正学习的地位,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一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善于思考,充满自信的教师必能带动他的学生也拥有同样的品质。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3 家长是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
孩子来到人间,看到的第一张面孔,是父母慈祥的笑脸;听到的第一个声音,是母亲温馨的呼唤;呀呀学会的第一个词汇,是“爸爸”、 “妈妈”。因此,英国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合格与否,是孩子能台成功的关键。有些家长不注意自身的语言,张口骂人,闭口骂人,使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恶劣的语言环境中,久而久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会形成一个错误的印象,觉得这并不是什么缺点。还有的家长重视智育,轻视德育,整天让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没有一点玩的空间,认为孩子考出好成绩就是一个乖孩子。孩子不听话、考试没考好,就是一顿打,使一些孩子不是成了“高分低能儿”,就是变得麻木不仁、自暴自弃了。由此可见,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父母的影响是巨大的,为人父母要注意培养自身良好的思想品德,要注意培养自身健康的心理素质,要注意给孩子理性的爱,要注意掌握科学的家教理念和方法,要以自身的优良品质去教育和熏陶孩子,给孩子创建一个优良的环境。
4 挖掘学科的德育因素,结合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因为每一门学科都仃其可挖掘的德育因素。人的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教师不但要用自己健康美好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学生,而且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积极促进学生间的交往,使良好的情感相互感染,不断增强。如数学的计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优良习惯:体育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等等。就语文学科来说,在教材中有许多含有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质等德育素材的课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堂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将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受到熏陶感染,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有关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讨论,从而提高认识。
5 利用少先队组织,把德育的要求化为自身的品质
思想品质的形成都是学生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的结果。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少先队活动中,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教师要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针对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出一定的行为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体会,不断感悟,不断积累,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从而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把德育的要求化为自身的品质。
责任感是新世纪少年儿童必备的基本素质,责任感的培养是少先队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要通过实施体验教育,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责任感。通过开展生动有效的体验活动,将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等要求具体化为若干枚雏鹰奖章,一次次争章训练为学生提供了德育实践的机会。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只要教师富有一片爱心和诚心,就一定能通过各种渠道,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且紧密地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就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