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语文课小学语文课革新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31 点赞:28553 浏览:1318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长时间以来,人们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期间虽有教师力图改变这一状况作出了种种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语文教学整体来讲,仍然是以教师的讲授比学生的自主阅读更占上风。其结果是教师教的辛辛苦苦,学生所获不多。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的作用造成的。试想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时时为如何适应教材教法、作业而苦恼。久而久之,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消失了,热情减低了,甚而产生了厌学情绪。不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鲁迅认为,长者应该是指导者,而不应该是命令者。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育之本”。要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使每个学生学习情趣的主动意识以长久的保持,做到乐学,越学越爱学。这样让学生“自主命题”的学习方式便悄然成形。在小学阶段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教育的主题,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的特征。因此我们应做到:

一、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造力

要正确理解学生的创新。学生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幼稚天真而充满幻想,个性品质的充分展示,思维和表达不受任何限制,疑问看似平常却有新颖奇特,回答跟老师的预设答案总有距离却又有其客观合理性等等。教师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的创新,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的创新潜摘自:硕士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能。学生是天生的创新人才,他们的成长经历凝聚着他们创新的胆识和能力。孩子的创新意识,学习,生命发展三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发展。对于学生的发展,有些教师常常不以为然,不置可否。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置学生的质疑于不顾,仍按自己的设计组织教学。这种不尊重学生的做法,导致学生“高分低能”、“越学越没灵气”的不良后果。所以,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的创新的需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对于每个学生而言其创造力同样深厚,关键是教师怎样去开采、挖掘。要实现小学生的发展和创新,就要切实采取多样化的方法,通过不同的榜样和典型示范,树立多层次的目标,开拓多样化的发展和创新道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找到符合自己特点的道路。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敢于向习俗挑战,敢于表现自我,多给学生提供求异思维,张扬个性的机会。对于爱幻想,爱标新立异的学生不但要倍加关注,还要充分肯定他们求异思维的价值。

二、创设宽松和谐的创新教育环境

首先,自然环境要布置为具有情趣的个性化环境,达到清新舒适,有新意又有美感的程度。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思维会异常活跃。其次,改善师生关系。教师要切实做到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真正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使师生之间沟通、交流机会增多。

三、 挖掘课堂教学的创新因素,培养创造力

课堂是学生创造力成长的主要原地,学校的教育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所以要花大力气来研究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怎样在充满活力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教学中,应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多特性,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例如:一位教师教《称象》,问学生:“有没有更好称象的方法?”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一个学生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随行官员一个个上船,直到船沉到画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的重量,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多么与众不同地切实可行的方法!多么可喜的求异思维。
“讨论式”教学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是启迪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找课文中一个观点,让学生展开讨论,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虽然学生可能会争辩、争执,但这一过程中,却能撞击出灵感、顿悟,因为讨论中他们的思维不受约束,异常活跃。

四、拓展教学空间,开展创新性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如:创办学生自己的报刊、电视台。让学生主动充当小编辑、小记者节目主持人等角色。使他们能够独立地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的“小社会”服务,发挥主人翁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浓厚的兴趣,主动的参与意识和获得成功后的成就感,为不断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的创造性的普遍化会成为时代的要求,发展的必要。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只有把创新教育落实到实处,才能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