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源头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源头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8790 浏览:339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但从现状看,这些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任意拔高习作教学要求,加大习作训练的难度和强度,从而破坏了学生习作的“生态场”,使学生不堪重负源于:毕业论文理工www.618jyw.com
,视习作为畏途,习作成了很多孩子的“痛苦与煎熬”。审视当下的习作教学,不难发现存在以下一些共性的问题,很多孩子的习作真情缺失,作文虚假,童趣散失等。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认真审视和领悟习作教学理念,倡导回归生活的源头,还习作教学以本真。

1.关注儿童的心灵世界

儿童的世界不等同于成人的世界,他们的世界单纯、恬美,他们的生活多彩、明快,他们应该享受属于他们的阳光与爱。回归习作的原生态,就是要从儿童的需求出发,站在儿童的视角看问题,思儿童之思,发儿童之感,抒儿童之情,写儿童之真……真正从“关注儿童的心灵世界,关爱生命”的高度去审视作文教学,把儿童作为作文的“主体”加以落实,让孩子叙写本真的生活。记录儿童成长的故事,记录他们的学习、记录他们的生活,记录着成长中的普通与平凡,童真的情感。儿童的情感最真,心最纯。儿童心灵的自我感受是以情感体验为核心的认识活动,而“习作”也应当是儿童心灵自我感受的自由表达,这种表达无疑是真实而又独特的。记得茅盾先生曾经说过“幼稚粗拙是壮健美妙的前奏曲。”因此,我们在指导孩子习作中,要注意表现孩子的本真的思维,关注儿童的心灵世界:宁要“个别”,不要“一律”;宁要“幼稚”,不要“成熟”,宁要“平实”,不要“跌宕”……

2.建构开放的习作生态场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实践,认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主要是“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同理,习作教学也是如此。让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活动中,经历实践和创新的过程非常重要。学生积极参加了活动,才会做到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学生在活动中增加了见闻,得到了锻炼,才会有真切的感受,产生倾吐的。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学校生活到家庭生活,从社会生活到节日生活再到读书生活……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习作就有了基本的保障。小学生生性好动,有趣的手工制作会使孩子们兴趣盎然:神奇的不倒翁、立体纸花、捏泥猴、剪窗花、叶贴画等,孩子们亲自动手,有真实的心理体验,表达时就能生动而传神。一些简易而有趣的实验也深受孩子们喜爱:鸡蛋浮上来了、烧不破的手帕等等,通过观察有趣的实验现象,激起孩子们探索的,让孩子们伴随着“疑问”、“发现”、“探究”的心理体验去表达,孩子们更能品尝着发现的快乐,习作带给他们的将是一种享受。节日的活动也是孩子们快乐的源泉。国庆游园、教师节制作贺卡、植树节种植……孩子们体验着高兴、兴奋、激动、紧张等多种情感。情动而辞发,习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叶圣 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叶老的这番话语明确地告诉了我们生活与习作之间的关系,离开了生活,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